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引:今年是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第五十个年头,半个世纪的发展,大庆油田浓缩了新中国石油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辉煌历史,书写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不朽传奇。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一直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为中国石油事业而奉献青春,在他们中间同样有着令人感动的事迹。
50年精神的传承
——“大庆精神”融入当代班组的血液
朱玉琳
“大庆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庆考察期间,特别强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更需要弘扬大庆精神。
从1959年大庆油田开发建设、1964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至今,大庆精神早已遍地花开。从“铁人”王进喜到“新一代铁人”王启民,大庆精神已传承了三代人。而“大庆精神”在西气东输二线建设的战场上又是如何发光发热的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进西二线东段26标段的两个机组,听听大家对“大庆精神”的理解。
80后用汗水书写的青春
冯亚辉,27岁,是26标段测量放线小机组的一员。刚从树林中划好施工作业带边线的他,汗水如流的向下淌。当笔者问起“大庆精神”时,他调侃着说:“看看我这一身的汗,都可以自产自消用来洗澡了,我这不就是大庆精神吗?”
这支测量放线小机组由6名80后的青年组成,他们中最大的29岁,最小的24岁,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就走进了西二线穿越的高山江河,他们是其他施工机组的“开路军”。26标段全长136.2公里,70%为水网段(即水田、河流、池塘、沟渠密布的管道沿线),剩下30%就是丘陵和矮山,每天顶着毒日,在蛇虫出没的树丛沟渠里穿梭,还要洒白灰钉木桩,汗水都能浸透脚下的工作靴。一连五个月的奔波,这支放线小机组已经为后续机组开辟了近100公里的前进道路。
“大庆精神无非是种行动的感召,老一辈人能吃的苦,我们也能吃。”小冯坚定地表示。
70后化相思于奋斗
8月23日,CPP410机组刚刚开工,8月24日为穿越一条乡间公路保证后续焊接作业面,该机组全员奋战到夜里11点多。今天早上五点,他们又继续奋斗在施工一线。
在工地谈起“大庆精神”,CPP410机组长金满宇却很无奈地说:“这个工地上,人人是铁人,吃苦都不怕,怕的就是夜里家人的电话。再过几天,我儿子就三岁了。今年我和他见面不到十天。”CPP410机组是一支两战西二线的焊接机组,今年8月初他们刚从奋战两年的西二线武威段撤下来,每个人回家不到十天,又来到江西26标段继续他们的征程。
从1970年“八三会战”到如今西气东输二线,虽然驴车变成大型运输车,铁锹扁担变成挖掘机、吊管机,大绿棉袄变成了红色工装,设备先进了,工作环境改变了,但“管道为业、四海为家、艰苦为荣、野战为乐”的光荣传统却延续至今。CPP410机组中很多人已经两年没回过自己的家了。面对西二线东段26标段的工期提前了九个月的国家任务部署,估计今年的春节,他们又要在熟悉的工地上度过。
传承50年的“大庆精神”在西二线26标段的每个机组中,已不单纯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管道人血液的一种自发性的行为,以苦为乐,以管为家,传承开来的大庆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奉献自己的热血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