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91|回复: 0

实干是战胜困难的法宝——芙蓉支护材料公司艰苦奋斗求生存谋发展纪实

发表于 2015-8-9 23:39: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在煤炭供需矛盾突出、煤矿停工、不建,小煤窑纷纷关停的时候,芙蓉支护材料公司不等不靠、不抱怨、不放弃,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艰苦奋斗,真抓实干,苦练内功,在逆势中求得生存、谋得发展,实现了在逆境中企业持续盈利。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带着疑问与好奇,我们走进了支护材料公司。

精细管理使成本最小化

支护材料公司的前身是原宜宾芙蓉速凝剂有限公司,是原芙蓉矿务局多种经营公司所属的一个集体企业。2012年,芙蓉公司着手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对所属单位进行资产清理整合。速凝剂公司因资产优良、经营效果好,芙蓉公司将其并入二级单位行列,并将白皎煤矿多经公司风筒厂、白皎化工厂等划入该公司。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 2014年9月全部整体搬迁至高县月江镇原芙蓉玻棉制品公司所在地,并更名为宜宾芙蓉矿用支护材料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设立五个部室六个车间,现有员工90人,拥有六条不同品种独立生产线,主要生产速凝剂、树脂锚固剂、普通锚固剂(卷)、金属锚杆、玻璃钢锚杆、风筒、高效封孔剂等产品。

“拼市场就是拼成本”,这是芙蓉支护公司总经理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支护公司所生产的锚杆、速凝剂、锚网、风筒等产品,相比而言技术含量不高,要想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只有靠降低成本取胜。

严格控制材料使用。为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支护公司对每个车间的所需材料、能耗进行现状分析。他们通过综合比对数据,得出油、电分别占各车间综耗的40%、30%,树脂、碱占比较高。同时对用能消耗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制定了每项原材料的能耗比,严格控制材料使用。如生产1吨速凝剂,碱耗在年初的220KG基础上进一步下调至200KG;每生产1吨速凝剂用电量不得超过105KW/H,油脂不得超过0.15KG。再比如,他们生产树脂锚固剂的树脂使用量精确控制到克,不仅极大程度提高了材料利用率,也保证了产品质量。

细化能耗管理。该公司电费支出占各生产车间能耗30%,为最大程度降低电费,一是在生产时间上实行错峰生产,将主要耗电产品速凝剂的生产时间调整在晚上11:00至早上6:30进行生产,这样生产速凝剂每吨仅电费就可节约75.6元(电价:峰段1.08元/度,平段0.72元/度,谷段0.36元/度)。二是电费计量考核到最小单位,在对使用电的计量上做到了无死角,车间、办公室、职工宿舍全部安装了电表,电量控制责任落实到了人头,电耗计量考核细化到车间,最大程度杜绝了设备空转与用电浪费;职工宿舍用电按每间计量进行收费。三是实行每班每天抄表制度,每周公布各车间电耗情况。四是在选择用电产品上,改用节能产品,如生活区以前使用了很多的普通照明灯,不仅耗电而且效果不好,后来他们改用LED节能灯,生活区只用1个LED灯的效果都比原来用十多个普通灯效果好,耗电量还低很多。

公开透明成本核算。支护公司各车间实行了能耗、主材消耗、工效、工资收入当日核算。他们将能耗指标分解到各车间、各班组,层层落实、逐级把关,实行车间每日、每周的产量、主材消耗公示制度。每个车间设制公示牌,公示内容包括月度车间生产任务计划、当日实际产量,月度主材控制量、当日材料使用量,以及产品的主材消耗量、耗电量,当日人均工效、收入等,让全体员工一目了然。通过公示,员工很直观看出只有严格控制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才能提高收入,从而实现了人人都是成本控制的主体。2015年1-5月主要材料消耗共367.43万元,比预算减少450.47万元,能耗下降55.1%。

艰苦奋斗让效益最大化

2013年6月29日,支护材料公司正式启动技改搬迁。整个技改搬迁分为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两个阶段。一期工程主要是新建速凝剂车间,计划投资为899.6万元,二期工程主要是新建金属锚杆、树脂锚杆(网)车间、风筒车间和改造树脂锚固剂车间,计划投资236万元。

在材料采购方面他们精打细算。项目建设工作中,“效益优先”是贯穿全过程的基本工作原则。“该用的钱一分不省,不该用的钱一分不用,即便是打破常规管理体制。”总经理回忆到,新厂区的建设需要采购一批高效节能的LED灯。按照招投标管理规定,确定产品型号后,由招投标价低的商家来提供产品。看到招投标价格后,总经理不干了,一个LED灯招投标的价格比市场上卖的高出整整300元!“抠门”的总经理脑袋转得飞快,“买上10个就是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我们自己买”!正是在这种“斤斤计较”的较真,使整个技改搬迁工程仅物资采购方面就节约项目建设资金100万元。

安装时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凡是能自己动手搬迁、安装、改造修建的设备、工作平台全部由自己承担,不外包、不请外来施工人员。他们充分利用原车间沉淀池建筑地势低、面积大且池体砌筑牢固的特点,将煅烧窑及送风系统修建在沉淀池内,并将产生噪音设备风机和颚式破碎机进行密闭隔离,大大降低了噪音对环境及职工的影响。同时将立窑煅烧窑未密闭处装上集尘布罩,以收集煅烧窑卸料时所产生的大量粉尘,减少了粉尘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建设树脂锚固剂生产车间、成品库房、材料库房及员工更衣室等许多项目中,他们都采用修旧利废、变废为宝、厉行节约等措施,整个技改搬迁工作新建面积3332平方米,改造面积近6000平方米 ,修旧利废、自制设备150余台(套),价值331.91 万元,内部职工自建工程达120万元。整个技改搬迁工程计划投资1135.6万元,实际投资707万元,比计划投资节约548万元,比计划投资节约近50%。

在进行一期项目建设时,速凝剂销售势头旺,库存产品销售即将告罄,但速凝剂生产线还未建成。“丢一个客户容易,要重新找回一个客户太难”,精明的总经理提出“客户决不丢,既要保市场,也要推进项目建设”,通过研究,将参加项目建设的人员一分为二,项目建设与产品生产同时进行,通过大家艰辛的努力,既满足了市场需求,也未耽误项目建设进度,做到了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生产,建设生产两不误。2014年,该公司取得了生产经营与技改搬迁双成果。

人尽其能使人力效率最大化

面对周末小煤窑不断关停,市场逐步萎缩,公司订单直线下降,工人工作量不饱满的现状,怎么办?公司120多号人都睁大眼睛,看着一路带他们摸爬滚打过来的总经理。“至少得让每个员工都能交得上五险一金”这是总经理思考的底线。公司要生存、员工要吃饭,但订单又减少,原材料成本控制也已经挤压得不能再挤压了,就剩一条路了,减人!

“我们不养一个闲人”,总经理提出人力配置的主要思想。“让少数一部分离开,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拿得起钱”。支护材料公司将车间员工全部采用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同时将劳动定额具体化,每一型号产品均进行明确成本单价,如金属锚杆0.60元/套,φ12锚网1.60元/平方, 300-500端圈(手制)0.65元/个等。计时工资也明确了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实行以岗定薪,以岗选人。明确了岗位工资,员工的工资随着岗位变动而变动,收入透明公开。车间实行主材与能耗公示,每月工资也进行公示,实现了工资收入分配的透明公开。

“会拉磨子还要会卸货”,公司要求所有员工要一岗多能,做到员工培训工作日常化、见缝插针。各车间根据生产任务轻重缓急,安排富余人员到不同车间学习技术,日积月累,做到了“几乎每个员工都是一岗多能”,为“一人多岗”混岗制的执行打下基础。根据生产任务不饱和的情况,员工不固定其工作岗位,灵活调配不同车间的人员。如速凝剂车间生产订单较少,人员工作量少,锚网车间任务量大、缺员严重,他们则将速凝剂车间富余人员调配到锚网车间。工资收入都随岗位变动而变动,实行“哪里上班受哪里管”。优化岗位职能,对工作量不饱和、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采取兼职的办法,如门卫工作周一至周五白天由食堂人员兼职,晚上由营销部一名员工兼职,周末则由公司车间主任轮流兼职;小车司机兼职客车司机、食堂物资采购。通过优化岗位设置,2015年减少搬运工、门卫等17名劳务派遣人员。混岗制的实行,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为进一步“减人提效”提供了空间,2015年支护公司预计还将减员20余人。

领导带头让团队战斗力更强

责任是驱使一个人前行的最大动力。支护公司在总经理的带领下,上下一心,精诚团结,艰苦奋斗,一心谋发展、求效益。以总经理为首的管理团队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对芙蓉公司下达的任务要求主动加压,想尽办法保质超量完成;凡是制定的政策,领导人员带头遵守,厉行节约,艰苦奋斗,不搞特殊;工作面前领导带头上,如遇到时间紧、任务重,管理人员积极去车间支援干活;人手不够时,管理人员带头肩扛背驮帮忙上货、下货。党政工团密切配合,通过中心组学习、每周学习会和常态性的技能比拼等形式,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团队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全体员工出主意、想办法,为企业节能降耗、增收节支。如锚杆锚网车间的锚网边角余料,分别再焊接再利用;如机修车间回收的废机油交给锚杆车间再利用;如将树脂锚固剂车间剪下的料头废料等工业垃圾制作成砖块,既解决了工业废渣无处堆放、需花钱处理的难题,又为厂房改造、修建提供了原材料,节约了成本;为节约成本,他们还将物料使用后的空桶改造为垃圾桶。

员工们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小改小革。如因生产的锚网型号多、变化频繁,需要经常根据订单要求不断更换制作模具,这样不仅耽误了生产,而且也造成了模具材料的浪费。他们根据锚网生产实际,设计制作了万能模具,这样生产不同型号的锚网,只需调整模具之间的距离就能满足生产的要求,而不必像以前那样需制作新的模具。

领导班子的带头,员工共同的努力,使这个看起来不大的小企业 在市场需求极度萎缩、利润空间下降、竞争异常激烈的严峻形势下,2012年至2014年,支护公司连续三年持续实现营业收入与利润的双增长,并逐年递增,企业营业收入由2012年的3200万元,至2014年4640万元;企业利润由2012年的285万,至2014年达到了380万。2015年继续保持良好势头,1至5月份利润达150万,员工收入呈直线上涨。

困难面前,是悲观当头、束手无策?还是毫不畏惧、奋起实干?支护公司给出了一个响亮的答案。他们在实干中秉承了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在实干中想办法、解难题,将面临的问题在实干中一一解决,最终赢得了企业发展,赢得员工信赖。


来源:芙蓉公司—矿业总部   文作者:唐晓春 杨宇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