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认为管理模式和思想,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的,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大致都要经过以下三步:
第一步:制度化管理(法家思想)
第二步:人性化管理(儒家思想)
第三步:自律化管理(道家思想)
如今在初建立的企业和从家族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转型的企业中,我们常遇到一些管理方法上的问题。比如和员工太过亲密,本以为可以方便管理与沟通,可结果却是走的越近,越难管理,失去了威信,员工任意妄为,有令不从;而严厉些吧,员工又觉得你很苛刻,产生抵触情绪,工作效率仍然不高。
所以,我们不妨借鉴一下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智慧,主要有法家、儒家、道家。我认为:先以法家思想奠定公司的行为及法度基础(制度化管理);而后以儒家思想管理公司(人性化管理);最后达到道家“无为而治”的境界(自律化管理)。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提倡: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提倡触犯法律一律同罪;推崇不断创新、改革等。一系列的观点思想应用到今天的企业管理中,尤其是初创基业和开始扩大进行变革的企业,十分有借鉴意义。一个公司如同一个国家若行事无法可依也很快就会出现混乱,没有律法,即使是再轻的处罚,当事人也会觉得重。若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触及了责任问题,自然就按规定处理,也就没人会有怨言。
确立了严谨的制度后,此时除依法管理外,就要运用第二种思想——儒家思想。在共同遵守规章制度的氛围中,与大家和谐相处,创造基于律法为前提的情感管理(人性化管理)。做到刚柔并济,软硬合宜
待公司在以上两种思想下和谐平稳发展成熟后,导入第三种思想——道家思想。道家推崇“虚静无为”“无为而治”,其内涵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具有强大的韧性力量。到此阶段,企业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以自行运转的,强大的,高度智能的,不可摧毁的组织。
以上三种思想各有特色,但独立开来,便显出了缺点与不足,只有组合运用,威力才会强大,只是企业不同发展时期侧重点不同而已,切不可颠倒了顺序或过分强调某一种思想。
过于依靠律法治理企业,容易造成员工忠诚度低,无归属感,与公司貌合神离,完全是利益驱动。这样的企业一旦遇到重大的危机或困境极容易轰然倒塌,土崩瓦解。而过于注重儒家的思想,又极容易导致重德不重才,权力斗争严重,讲忠心和圆滑,执行力下降。道家思想更要在前两种思想已经充分奠定公司扎实基础的时候才能导入。企业连罚款制度都没有成熟完善。此时想无为而治只能是天下大乱。
用法家思想治天下,用儒家思想安天下,用道家思想持天下。这种管理思想和模式在西方企业的管理发展过程中也可以找到。
在1953年以前,欧美的管理主要是以福特为代表的大规模总动员生产管理方式。员工素质不高,人员密集,技术要求较低。以制度为主的严格管理是必须的。制度是规范员工行为和工作的根本,是让众多员工工作和行为协调统一的基础,简单一致才能产生执行力。军队的执行力是最好的。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作者:石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