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11 11:34:09
|
查看全部
  “中国速度”成短板
  
  中国企业海外承建工程的一大优势是“中国速度”,同样的工程,所需工期一般都低于其他外国企业。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缺失各类工程的监理经验,社会协调能力弱;一方面法律条规虽然陈旧却非常刻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速度”有时反而成了短板。
  以斯里兰卡南部铁路为例,总承包商中国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中机)2009年与斯方业主达成项目承包意向时,项目贷款尚未落实,中机2010年根据业主交付的一张路权图开始规划线路。但是后来发现,这张早期绘制的路权图并没有法律效力,且标识物已发生许多变化。资金到位开始征地施工后,才发现项目路权界不清,沿线地质条件复杂,而斯方业主在拆迁等方面协调能力差,决策缓慢,监理经验匮乏,从而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此外,斯里兰卡的气象条件、环境意识、工作习惯、节假日多等各种状况,也让中国企业尝到了“水土不服”的滋味。
  吕兵新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应以国内的工程速度和成本核算来考核企业,而需要做到“经验归零”。摒弃在中国工程项目上的惯性思维,学会在国际标准下正常运营,多研究驻在国法律和商业等各项习惯,持续借鉴中资企业在海外合法经营、成功经营的经验,汲取失败经营的教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