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1|回复: 0

生命终点的守护者——记济二矿岗山白事理事会

发表于 2015-8-11 16:58: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南区有位老人去世了,大家快扛上帐篷,搬上板凳到九号楼集合。”正在打电话下通知的老人,名叫刘文卿,今年69岁,是济二矿岗山“白事理事会”的会长。

提起“白事理事会”,在整个岗山家属区,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0年前,一群心怀大爱的老人创办了这个组织,他们致力于为矿职工家属义务处理丧葬事宜,也致力于“绿色丧葬”理念的传播。20年过去了,成员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是他们的办会宗旨始终不变。协会成立至今已经是第三届。本届成员刘文卿、李化周、苑金岭、夏性善、陈继勇这五位退休老人依然秉承着老一届成员的优良传统。“很多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生活,父母有了事不能及时赶回来,大家一个院里住着,谁家摊上这种事,我们就第一时间赶过去帮忙。”会长刘文卿的话简单又朴实。

但是,他们为之忙碌和奔波的绝不是“帮帮忙”那么小的事,而是人生之大事。在这个平均年龄为68岁的集体里,老人们都有着各自一摊子家务事。老伴的事,父母的事,儿女的事,孙子孙女的事,都需要他们张罗,但是会里的事情他们却从来不耽误。一年365日,他们的手机每天都是24小时开机,谁家有人去世了,只要打个电话,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时候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夜,有时候是在薄雾蒙蒙的清晨,有时候是在大雨滂沱的午后,有时候是在艳阳高照的夏日。当电话铃声响起,他们便匆匆披上外衣离家而去,奔向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渡口。从为逝者穿衣整容,到护送逝者遗体从医院到太平间再到殡仪馆,最后到公墓的全过程,每一个细节他们都安排周全、处理妥当。如果说每一个生命的终结都需要一个告别式,他们便是这告别式的操办者。“处在悲痛中的丧属,往往没有精力更没有心情去为逝者操办。我们既然帮他们办这个事情,就要想得比他们周到,做得比他们还细致。”会里最年长的一位老人苑金岭铿锵有力地说道。

但是丧事是劳心伤神的,有时候它不仅挑战着人的心理耐受力,也挑战着人的身体极限。岗山片区有位独居男子,在家中死亡多日无人知晓,尸体腐败不堪,其臭味从门窗内散发出来,才被邻居发现。其家人找到白事理事会请求帮助。但是由于尸体腐烂多日,一动就散架,想尽办法也无法搬运下楼,五位老人都急得团团转。面对着一道无解的难题,他们大可以心安理得地扬长而去。但是面对着死者家人的焦急痛苦,他们没有退缩。经过多方联系,他们终于找到了兖矿总医院的的几个专业人士前来帮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尸体终于被专业装备装运下楼,直接送去火化。“当时那个场面真是惨烈至极,尸体腐烂的臭味弄得我们几个当场呕吐不止,根本无法忍受。”会里胆子最大的一位成员陈继永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但是人家既然找到我们帮忙,再难我们也要帮到底。”陈继勇坚定的口气让人心生敬佩。若不是一颗强大的爱心支撑,他们怎么能克服掉内心的恐惧和心理的障碍,又怎么能完成了一项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丧事也是琐碎复杂、千头万绪的。岗山家属院的职工家属来自各个地域和各个阶层,各地丧葬礼仪和理念的不同,往往导致丧属家人在处理丧事时产生分歧和矛盾。有的事主家讲究特别多,就会要求按自己老家当地的风俗办理丧事;有的事主家经济条件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就会要求大操大办撑面子。在这个时候,“白事理事会”的五位老人一方面要做好“丧事从简厚养薄葬”的宣传员,一方面要当好平息事主家庭矛盾的调解员。岗山片区有位职工的妻子病亡,其岳父怕其续弦对孩子不利,便向其为孩子索要巨额抚养费,未果,便以此为由阻止丧事进行。这位职工和其岳父僵持不下,导致丧事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五位老人轮番上阵,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地来回地奔走劝说,直到双方都答应各退一步,丧事才得以顺利进行。事后,该职工不仅和其岳父达成和解,而且对于白事理事会的帮助感激涕零。“我们不需要感谢,每每看到逝者入土为安的那一刻,就是最大的欣慰。”“白事理事会”里最年轻的一名成员李化周动情地说。

多年来,他们不计私利,不讲报酬,从不收取丧属一分钱,从没接受过丧属一次宴请,所需的材料费和路费均是五位成员自己凑钱支出。尤其是遇到家庭有困难的特殊丧属,他们往往自带一切材料为事主帮忙,包括一张纸、一支笔和一杯茶水。为此,也有很多人表示不解,“做这个到底图什么?”“不图名,不图利,助人为乐,图的就是那份帮助别人的快乐和满足感。”就是这样一种君子的坦荡荡为质疑他们的声音给出了最好的解释。

据统计,“白事理事会”平均每年为岗山家属院里的职工家属处理丧葬事宜30多次,最多的一年达40多次。五位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心,也赢得了口碑。现在,有很多兄弟单位的职工家属也经常慕名而来请他们过去帮忙。“不管谁来找,我们都会帮”。面对需要,五位老人总是有求必应;面对着脚下的这条公益之路,他们亦走得坚定而执着。做别人需要的人,做帮助别人的事。五位老人说,这是他们余生的事业,也是此生最大的快乐。(李美 刘文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