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209|回复: 0

[中海油] (中海油行业)中日:春晓油田之争始末

发表于 2009-8-27 13:30: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本过去之所以咬住春晓不放,主要是因为这是一个已经开发的而且较为成熟的油田,日本可以节省很多财力和物力。”中国能源网CEO韩小平说。

  在中日东海问题上,春晓油气田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节点。

 春晓油气田位于上海东南500公里,距宁波350公里,所在的位置被专家称为“东海西湖凹陷区域”。除春晓外,还包括平湖、残雪、断桥和天外天等油气田,总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一个台湾省。

  而设在宁波的春晓天然气处理厂,就肩负着将油气处理后输送到宁波、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的使命。

  春晓的历史可以回顾到上世纪70年代。从那时起,中国就开始在东海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测。1995年,上海新星公司在春晓地区试钻探成功,而后新星公司被中海油收购。此后春晓气田成为了一个四方合作项目,包括中海油、中石化、优尼科和英荷壳牌相继投资,中海油和中石化绝对控股。

  “从开始建设春晓之时,日本就十分关注,他们的飞机经常在春晓上空飞来飞去。”一位参与春晓建设的工程师说。春晓天然气田的位置距离日本单方面划定的所谓两国东海“中间线”只有5公里,日本担心他们境内的资源通过矿脉发生吸管效应流向中国一方,但此时日本的反对声音并不强烈。

  转折出现在2004年,这一年日本右翼媒体《东京新闻》的记者和一个右翼教授坐飞机到春晓附近勘察之后,形势就立即发生了变化。此时,日本多家主流媒体均开始对春晓进行了发难,指责中国独占东海海底资源,要求日本政府对华强硬。

  在之后的两年中,日本曾一度将“防空识别圈”扩大到包括春晓、天外天等气田设施,在2006年,日本批准帝国石油公司在东海试采石油,并独自将春晓命名为“白桦”。

  中央党校日本问题专家林晓光对记者说,他曾经与日本外务省的官员屡次接触,但每次这些官员们总是提出,要谈判东海问题,共同开发春晓是一个先决条件。“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对于中国已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发的油田,不可能让外方进来一起开发,于是谈判也就僵持了下去。”林晓光说。

  “日本过去之所以咬住春晓不放,主要是因为这是一个已经开发的而且较为成熟的油田,日本可以节省很多财力和物力。”中国能源网CEO韩小平说。

  据中石化一位参与设计建设春晓的工程师回忆,春晓原计划于2005年6月投产,向宁波、杭州、上海等地供气,但由于优尼科与壳牌相继推出合作项目,因此不得不推迟了计划。

  2007年,日本以春晓已经开始输气为由,要求中国作出说明,中国政府的回应是,春晓是在无争议的中方海域建设的,无需向日本政府解释。“那时,连向大陆地区输气都是偷偷摸摸进行,主要是防止出现纠纷,虽然春晓是在我们的领海上。”一位参与春晓建设的中石油工程师说,当时双方的争议最为激烈。而今,在中日双方签订东海协议后,春晓将以新的姿态在我国能源战略中扮演新的角色。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