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香港文汇报:冬奥催热“冷经济” 体育旅游齐升温
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投票决定,北京成为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城市。会议结束后,国际奥委会与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图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中)与北京申冬奥代表团合影。中新社发 杜洋 摄
京津冀一体化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北京在上月末申冬奥取得成功,是否助力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香港文汇报13日报道称,申冬奥成功正助推京津冀体育产业发展,京津冀冰雪旅游这些“冷经济”产业将热起来。
文章摘编如下: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1年多,三地的联动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委会举办权,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再注强心剂。北京申冬奥代表团团长、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表示,京津冀一体化将会取得重大的突破,通过交通设施建设缩短地域距离。
合理进行区域分工,推动区域发展;在大气治理、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合作,在治理雾霾协同配合。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也表示,申办和筹办冬奥委会,将加快改善北京、张家口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振鑫认为,冬奥会敲定之后,京津冀相关的产业转移与升级将随之加速,张家口在京津冀协同中的地位将明显提升,交通、环保、产业三个突破口将加速推进。
申冬奥的成功,为京津冀三地的体育产业带来利好。北京冬奥申委总策法务部负责人杨澜在陈述中表示,“中国政府预计,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8,000亿美元。随着这一市场的增长,中国和世界冬季体育运动将从中长期受益。在中国举办一届冬奥会,将为2022年及其之后的体育事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据相关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中国仅有8家滑雪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全国滑雪场达到200多个。北京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的室外冰场2014年增加了不少,滑雪场、冰场生意红火,促使冰雪设施和滑雪、滑冰用具热销,进一步促进了体育产业发展。按申办规划将承办众多冬奥会雪上比赛的崇礼密苑。云顶雪场,自2014年11月新雪季一开场,前来滑雪的人就络绎不绝,人数比上个雪季大幅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