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天问》——天津爆炸,我为什么拒绝感动
(节选)
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石川
我为什么拒绝感动?!——对不起,我不感动,我也拒绝感动。按说,感动与追问并行不悖,你追问你的,我感动我的。但是,现在还真不是感动的时候,更不该感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我不感动,因为至今仍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遇难,有多少人受伤。每个死、伤者,都可能意味着一个家庭破裂,乃至破碎,你为何要感动?感动,太苍白,太不合时宜,太缺乏同理心。据报道,距爆炸现象300米外的上千辆汽车,被烧得仅剩框架。钢铁之车犹如此,血肉之躯的人呢?不敢想象!
我不感动,因为事故原本或可消弭。就在爆炸前几天,天津市政府相关官员还与滨海新区等地的危化品企业对话,要求企业自查自检。可如今,所谓的“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成了笑谈,“抓住每一个隐患漏洞,做到一点一策,及时治理”也沦为空话。明乎此,你还轻易感动吗?
我不感动,还因为一些细节令人愕然。爆炸如此之烈,那巨大的蘑菇云,犹如充满讽刺与混沌的隐喻,可当地相关部门已忙不迭地称,监测点位空气质量未见异常。进入现场的记者却称,“空气很糟糕”,还有记者称“只在事发现场停留了十分钟就引发咳嗽和呕吐”。该信谁的?
我不感动。天津曾被称为“平时无‘新闻’,一出就是大新闻”的地方,其实不是没新闻,只是一些新闻往往被“化骨绵掌”拍落了。问题是,纸包不住火,新闻没了,火患仍在,终酿大火。放手让媒体多报道不和谐,引起疗救,药到病除,现实才能多和谐。
我不感动,是担心太多的人一旦感动,接下来就该是颂歌响起——各种肉麻的礼赞、各种轻佻的颂扬,然后摆功与邀宠,就该是坏事变成好事,悲剧变喜剧。真相退避了,问题掩埋了,痛苦强忍了,泪水被风干了。多么太平。
如果无人问“津”,请拒绝感动。对待人祸,追问比感动更重要。有时,你的感动容易成为遮掩真相的工具,沦为歌舞升平的鼓声,或者无意中扮演了冲突主题的去污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