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9|回复: 0

改革,带来多方共赢——济三矿通勤车辆社会化改革采访记

发表于 2015-8-15 20:56: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车上空调凉快吗?

“挺好的”。

“现在的车与原来的车有什么区别”?

“原来咱的双节车(大通道)没有空调,现在公交车有空调,夏天、冬天都会比较舒适,对咱职工来说这是大好事”。

这是8月10日,笔者在济三矿临下班的通勤班车上的随机采访场景。8月1日,济三矿职工通勤任务正式移交给济宁市交运集团,通勤车辆社会化改革全面完成。时间过去一周了,车改对职工正常上下班通勤、驾驶员队伍稳定、矿井的管理和效益都带来了哪些变化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因为淘汰了一部分黄标车,包括一些车况不好的、没有空调的车辆,交运集团配置了一部分带有空调、暖风的公交车,职工乘车环境得到了改善”。济三矿车管中心党支部书记李君介绍说。

由于设计原因,济三矿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职工分散居住在邹城、济宁、兴隆、南屯、济东新村等地,为保证“三八制”及大班职工上下班,需维持28辆通勤车辆常年运行,是公司本部投用最多的矿井,加上通勤距离远、车次多、站点多、费用高、安全隐患也多,通勤车辆综合运行成本每年都接近1400万元。

但是,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员安置、资产划转、服务保障、安全管理,特别是驾驶员的切身利益保障等都是需要解决的最现实的问题和难题。改革很难,不改更难。济三矿在落实公司部署要求中,审慎研究方案,积极稳妥推进。

“我们与对方多次谈,整个通勤任务转交给交运集团。转交以后,从最初的年平均费用1392万元降低到现在的768万元,这是给矿上带来的最大经济效益。”李君说,面对一系列的现实问题,矿上加强与地方客运企业的沟通联系,协商各类费用、责任风险、服务和结算办法,前后经过两个多月,最终与实力雄厚的济宁市交运集团达成协议。

在为矿井减少成本的同时,最难的人员安置也得到了圆满解决。他们采取暂时中止劳动合同,签订临时合同,外派36名驾驶员到交运集团进行驾驶工作(打工),合同期满,驾驶员可以双向选择,或者回矿,或者留在交运集团,解除了后顾之忧,这样每年矿井又节省了100多万元的人工费用。

“这一次改革对我们影响也不是很大,现在我们就是干好本职工作,安全驾驶,把车辆卫生搞好,保证职工正常上下班,保证咱们济三矿正常安全生产”。目前交运集团的驾驶员张同强说,矿上的政策打消了他们的顾虑,驾驶员都理解、支持、参与改革。

“现在,交运集团淘汰了14辆黄标车,又补充了6辆公交车,总体上虽然比车改前减少了8辆车,但完全满足了矿井通勤的需要”。李君说,驾驶员到交运集团工作以后,思想比较稳定,通勤任务、班次、路线都没变,但大家的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包括安全驾驶行为,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整体来讲,车改实现了职工受益、矿井降本、交运(集团)增收的多方共赢。(江记文 李文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