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1|回复: 0

公选乡长多为官员子弟,症结在哪

发表于 2009-8-29 16:46: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问题其实不在于当选者多是官员子弟,而在于官员子弟的当选是不是代表了当地民众的意愿。


  河南固始县公选乡长,多半是官员子弟。(8月25日《广州日报》)这件事,听上去,确实荒唐。解释起来,合乎程序,如县委组织部长所言:“他们都是符合程序,经过大范围的公选后出来的,他们具备了当选的条件”。

  这些公选的乡长,每个都过了三关,“自荐”有报名资格,“公推”有300多个处科级官员和老干部代表投票,“公选”有县委常委等50多人投票定夺选票,这些都合乎程序。难怪组织部长要反问:“难道官员之后就无权当选了吗?”

  你不能照县委组织部长的句式来反问,“难道平民之后就无权当选了吗?”因为当选乡长多半是官员子弟,还有少半可能不是官员子弟嘛。而且,公选官员,不在于他的出身,不必看当选的是官员子弟还是平民子弟,你要盯着看,反倒证明你有问题。

  我可以发掘这事情中更多的“正常性”,例如当选乡长并不全是官员子弟,例如也有官员子弟落选,例如官员子弟当选多是因为家庭教育对路,而且职业选择早就作了准备等。如果有另外的统计,你或许会发现,工人子弟当工人,农民的子弟当农民,商人的子弟做老板,教师的子弟考大学,那都是比例高于常人的。在任何一个社会中,职业的代际传承恐怕都难免存在,“政治家族”、“商业家族”等家族并不新鲜。

  然而,我仍然不能不为官员子弟当乡长这种“入承大统”的结果而惊讶。哪怕我不怀疑整个公选程序的清洁,仍然会对“向官员子弟倾斜”的结果而不平。事实上,可能公选程序越清洁,这种结果就越让人失望。因为如果公选是被污染的,那么结果倾斜于官员子弟还可能改变,而如果公选是清洁的,那么结果倾斜于官员子弟就几乎是一种制度保证了。

  一个行政行为是否获得承认,根本而言不在于符合程序,而在于符合民意。选举是将结果与民意直接结合,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它出现怎样的结果,都不会被人们拒绝,民众只会关注结果产生的过程是否清洁。程序清洁,在直接体现民意的条件下意义重大,在不直接体现民意的条件下意义有限。

  请设想这样的情况,如果当选的乡长多半是平民子弟,那又说明得了什么呢?当然,这种结果并未出现,但哪怕是出现,说明的恐怕只是“向平民子弟倾斜”,一种被操作的照顾而已,那何尝不是一种人为,一种“出身”决定?

  问题其实不在于当选者多是官员子弟,而在于官员子弟的当选是不是代表了当地民众的意愿。在这一点上,固始县的公选程序显示了它的弱点。自荐程序没有什么问题,规定报名资格是合理的。然而,公选程序在两次票选中,我们只看到了官员的投票,一次是300多名处科级官员和老干部代表,一次是县委常委等50多人。这里没有看到民众的意见怎样表达,是不是经过了民意调查这样的过程,应该会有公示,但那不是同意投票,而是看有无特别提出的反对意见,采取的是“无反对视同同意”的默认假设。

  官员决定了官员的任用,谁出任公职是公职人员的内部事务,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请设想,如果谁当乡长充分体现了乡民的意愿,哪怕当选的多是官员子弟,只要程序清洁,谁又能够说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