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有网友曝:河南省固始县在2008年全县选拔正科级和县局级干部任用中,最后确定的12名乡长,大多是当地官员亲属。固始县组织部部长周辉对此回应:“12名乡长大都是现有官员之后”情况属实,但他们当选,符合程序。并据此反问:难道官员之后就无权当选了吗?(广州日报 8月25日)
官员子女当然有权当选,但“遍眼尽是官二代”,还能“当然”吗?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句话说:“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从固始县的官员选拔格局中,我们看到了这种“代际复制”的影子。
法治社会的官员遴选,应遵循法定程序,以才能、德行等方面作为裁量标准。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也明文规定:公务员录用必须经过公开考试、层层选拔、严格考察等程序。
固始县既然“符合程序”,那为什么会与官员选拔的“公平流动”要义南辕北辙呢?依笔者看,周部长是在偷换概念,或者存在价值偏差,将“程序”和“走过场”等同起来。
若名副其实地按程序行事,那么官员子女不能有任何捷径,而应与其他人“公平竞争”,参加“择优录取”的公务员考试;如果真是依程序办事,官员选拔信息应对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倘若真的遵守程序,官员合格与否,不能组织内部说了算,是否提拔,应将绩效、民意支持率等作为参考标准。可是固始县做到了这些吗?
依照常理,官员子女高比例通过公务员考核,机率已很微小;而在公平情境下,他们占据官位中“大半壁江山”,更不大可能。所以公众的猜疑——“他们当选,还不是因为‘上面有人’,靠关系走暗箱?”“当地百姓是不是‘被代表’了,压根就没发言权?”等,很大程度上,在敲击着“遍眼尽是官二代”泡沫的脆弱:官员子女当选,必定有大量“权力玩手脚,暗箱运作”、程序失灵的成分。
权力失范,且不透明,必然导致“程序”成花瓶,只起摆饰与敷衍民意的作用,而悄然繁殖的,则是“权力通吃”的潜规则。因故,当固始县打着“符合程序”的旗号,行官员“代际复制”之实时,对社会公平的吞噬让人倍感心忧。
“官位继承”让正常的社会流动陷于瘫痪,而造成如此恶果的,是程序的“过场化”,是阳奉阴违的权力把戏。官员选拔要挽回它的公信力,人们的“公正焦虑感”要得以缓解,就必须让公正的程序落到实处,而不是“挂着‘程序化’羊头,卖‘潜规则化’狗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