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17 22:12:05
|
查看全部
  体制高地 锻造出新竞争力
  
  太钢营销部部长尚佳君说:“困境是倒逼企业进行改革创新的契机,可以说,目前太钢市场化改革形成的体制高地锻造了太钢新的竞争力。”
  市场的出口找到了,如何降低生产成本,锻造全流程竞争力,太钢的动作从容而有力。
  在太钢的预算表上,有两个最重要指标,除了盈利,另外一个则是降本增效。眼下,盘活资源、物尽其用、降低成本在这样一个双千亿企业中显得异常重要。
  在太钢不锈热轧厂,流传着一个“特护”链条的感人故事。原来,加热炉每次出钢开启炉门时,炉口上方的链条都要承受近千度的炙烤,而这样的开启平均每天要有300次以上,加之链条受炉内灰尘的侵蚀,致使链条的损耗很大,更换频繁。
  以往,谁都没有太在意链条更换的事,该换就换,没什么说的。但是现在,厂保障机械一组的职工算起了细账:一根链条并不值几个钱,但更换链条需要停炉降温,每换一次,就要损失近10个小时的生产时间,还会影响质量。
  为了减少链条更换,他们开启了对本已超周期服役链条的特护之路。一根链条由44节链子组成,每一节链子上又有8个链板,链条长期在高温条件下运行,链板销孔磨损严重,有的链板已经拉长变形甚至断裂,必须拆掉坏链板重接链条。
  过去是一个链板变形和断裂了,就更换整根链条。现在,要更换损坏的链板,延长链条的使用寿命,这下区域负责人尹韩勇可苦重了,对炉内链条的日常点检成了他重中之重的工作。特护的这段时期,尹师傅每天要上炉顶点检好几次,仔细观察每一块链板、每一条销子,及时加注润滑油……完成一个检查过程,至少需要等待炉门开启两次以上,这也就意味着他要被炽热的炉温烤上两次。
  尹师傅苦重不说,班组组织更换链板则更是人所共知的苦差事:任何一块链板对不准链条就接不起来,一个销子没有穿好,活儿都是白干。必须一节一节地找、一片一片地对,再一环一环地检查确认。这些操作都需要在炉口上方的高温环境里完成。每一次作业说起来是由4个人共同完成,其实是两人一组倒着干,他们在与高温拼体能、拼速度、拼耐力。
  辛苦换来了收获:就这样修修补补,这根链条硬是坚持了22个月。而以往,最长时间也不会超过一年。
  职工们说,接链条的活儿受苦不少,但省下了大量时间,不耽误生产,不影响质量,看到眼下这市场行情,厂里经营又这么难,我们虽苦了些,但值得!
  太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晓波说:“这不是简单的换链条与接链条,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主动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是生动而实在的主人翁精神。”一个简单的链条“特护”故事,让我们找到了不锈热轧厂绝处逢生的真正原因。
  算明白账,干明白活,这就是太钢推行的价值内部市场化改革,一根链条增强了每个人降本增效的责任意识,更逼着他们从生产到经营转变。
  改革教育了职工,也让企业在艰难的形势下奋力前行。今年上半年,太钢不锈钢产量同比增长4.2%,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5%,改革正在成为太钢全员的自觉行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