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高温考验下,室外作业职工们的工作状态如何?大家采取哪些防暑降温措施?职工们收到哪些解暑“凉”方?
8月3日,笔者带着问题在兖矿集团东滩矿地面生产一线,感受高温下的坚守与关爱。
上午11:00,室外温度接近36摄氏度,矿煤场一番热火朝天的场景,拉煤车辆排起长龙,五六台铲车忙着铲煤、装车。
“夏天铲车就像蒸桑拿,外面晒,里面蒸,加上座位下面油罐散发的热量,驾驶室温度达到40多度。”
等待空车到位,铲车班班长祝令柱拿起水杯灌了半杯,然后用毛巾往脸上抹一把,又快速地启动铲车继续装车。“现在煤炭形势不好,发运是重头戏,只要有车来,装车工作一刻也不能停。”祝令柱介绍说,7、8月份地销煤比较旺,全班24个人两班倒,歇人不歇车,平均每天都能保证1万吨以上的发运量。
59岁的老师傅马亿明一手提着绿豆水,一手拿着毛巾准备换班上车,“有水补充体力,有毛巾擦汗保持清醒就够了。”马师傅说,“干这行就得经得起热,再说,煤场‘热火’了,职工心里才有盼头。”说完,马师傅关好车门,脚踩油门向煤堆驶去。
由于工作环境限制,天气一热,驾驶室的风扇也是热风习习,铲车司机们除了多喝水补充体力,也没有更好的解暑方法。
11:30,笔者来到矿生产服务中心,物料装卸班班长时高峰手拿装料单走进休息室,对着刚装完几车料还没来得及多喝几口水的几个组员说:“伙计们,带上帽子,来活。”井下生产耽误不得,职工们放下水杯就直奔装料场地准备装料了。
物料装运车间负责井下综掘、普掘、巷修等八家单位的物料配送工作,车间的人力装卸工属于24小时随时待命的工种,井下一旦有紧急物料需求,不论什么时间什么天气,都需要职工迅速的将物料装车到位。由于需要装运的都是金属网、铁轨枕、轨道等有“分量”的物料,职工们必须裹着工作服,带上厚手套,以避免磕、碰、擦等身体伤害。高温天气下,职工们穿着工作服出去走一圈都能出一身汗,一次装料下来,基本上每个人的衣服都汗透。更特殊的是大多数金属物料均露天存放,太阳暴晒之后,更是“热气逼人”。
“井下的生产进度不能在我们这一环节掉链子,不管天气多热,只要有装料任务,必须立马去干。”时高峰边说边对着装料单核对装料品种和数量。“钢筋网2530平方、Φ20*2锚杆1100套、联网丝620kg,还是两人一组,大家抓紧时间,尽量半个小时后装完发车。”命令一出,职工们便顶着烈日投入工作,整个厂房只听到物料与矿车碰撞下发出的撞击声。
在生产服务中心采访过程中,笔者遇到前来送清凉的女工青年志愿者团队,她们刚刚进入编网车间就开始忙活,切西瓜、分绿茶、嘱咐职工们注意防暑,将清凉的关爱送到车间每一名职工心里。
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该矿女工委主任王秀梅介绍说:“夏送清凉是固定活动,除了在井口设立清凉驿站,每天为井下职工提供绿豆水、西瓜等解暑饮品外,我们还分批次到地面生产单位的各个高温作业岗点送清凉、送关爱。”
据了解,东滩矿送清凉关爱行动不仅限于矿层面,基层各个单位也频频发力,为自己的职工创造舒适的作业环境。
铲车班所在的后勤服务中心从七月初就开始为各班组发放绿豆,保证每天上岗的司机都能喝到绿豆水。7月中旬,铲车班所在的煤场饮水系统出现故障,一经反映,中心领导立刻安排每天配送桶装水,确保职工不缺水。
生产服务中心在职工更衣室安装了空调,物料装运职工工作间隙可以在这里喝水休息,补充体力,单位后勤人员也常常送来绿豆水解暑。
矿机厂、修缮中心等单位更是将露天作业岗位的工作时间进行调整,提早或者推迟,避开高温时段,保证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职工因高温中暑造成的职业危害。
在机厂干了近30多年的铆焊工孙庆学谈起现在的工作环境不无感慨:“这几年,工作时间调整了,绿豆水、西瓜还有风扇这些解暑的东西也都全了,咱们干的是高温的工作,享受的是凉身暖心的待遇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