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众所周知,煤矿生产条件特殊,危险系数高,工作环境较差,职工重体力劳动时间长,生活不规律,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和急躁情绪,面临着极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而如今煤炭行业又面临产能过剩、库存高位、价格低迷,并且在短期内无望好转,矿井生产受到影响,个人收入一降再降,给广大职工带来思想波动,他们承受着更多的精神与心理压力,出现忧虑感、畏惧感和失落感,势必成为安全、稳定的一大隐患。
据初步调查,目前从事井下工作的职工中存在心理障碍的约占三成,主要表现为:空虚感明显,工作机械且效率低下;应付工作,缺乏创造力和团队精神;个人成就感降低,消极怠工;心存侥幸,对“三违”现象无动于衷等等。因此,从事井下工作的职工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只有注重职工感受,加强人文关怀,做好心理疏导,才能消除职工思想行为上的隐患,推动矿井稳定和谐发展。
不健康的心理就会带来行为障碍,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关心职工心理健康,对职工进行职业心理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帮助职工走出心理困惑和心理阴影,使他们蕴藏在心底的巨大潜能喷薄而出,才能推动企业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心态,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这就要求我们管理人员在做好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职工心理的关注和引导,搭建“职工心理援助”平台,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和环境。认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并使之常态化,将民心工程具体落到阳光心态工程上来,不断向职工的情感账户投资,让所有职工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调整好心理压力,让他们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要抓住“心”把准“脉”。在把握职工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做好“一人一事”的心理辅导服务。在具体工作中,要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将每名员工的家庭情况、工作情况、收入情况一一记录在册,解决职工信息不畅的问题;要开设“心理疏导室”,挑选富有经验的政工干部、党员干部和安监员骨干等作为“心理医生”,为职工提供安全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及时进行心理分析和心理疏导,消除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状态,使职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作为职工,我们也应该积极调整心态,正确认识煤炭行业的新常态,不悲观不气馁,相信寒冬过后就是春天,用阳光心态面对工作与生活。在工作与生活中,遇到困扰,要和家人与工友、领导沟通,及时排遣忧虑,乐观面对一切。也许我们从事的工作不同,感受也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总有感觉轻松或疲惫的时候;总有开心或难过的时候;总有得意与失意的时候;这一切都是不可避免,关键是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一切以积极的心态从容面对,则一切困难、失意、疲惫都会烟消云散。
矿工兄弟们,既然我们选择了矿山,那就应该积极去面对、用心去工作;既然我们选择了矿山,那就应该为矿山的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让我们以爱岗敬业道德规范要求和鞭策自己,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看待当前的困难,勇于面对压力与挑战,用阳光心态努力传递正能量。(宗慧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