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0|回复: 0

转型之战

发表于 2015-8-19 15:11: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对于所有身处转型风暴核心的鞋企们来说,转型是它们摆脱困境、探索出路的重要手段。对它们来说,这场转型之战能不能打得赢,甚至关系它们能不能继续存活下来。

    外销到内贸的转型

    今年以来发生在对外贸易领域的三件大事就像是三记重锤,震晕了几乎所有的外销型鞋企,迫使它们开始把藏在抽屉里“灰尘满面”的“国内市场发展计划”重新搬到桌面上。人民币兑换美元升值这把一直悬在它们头上的大刀终于在2007年闪电般的落了下来。国际贸易的惯例是以美元结算,外商以美元与外销鞋企签订订购合约,而鞋企们无论原料采购还是生产加工都是以人民币计算。这样一来,同样是5美元的鞋子原本可以兑现40元人民币,现在则变成了37元人民币,凭空损失了近10%的利润;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打在外销鞋企们身上的第二记重锤,2个点的调低把外销鞋企的利润期望化为了乌有,最后一点点的微利也给彻底调没了;通货膨胀则是外销鞋企们承受的第三记重锤,原料的上涨、人员成本的飙升,大大加深了外销型鞋企的成本负担。

    不堪重负的外销鞋企们终于迫不得已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从外销出口转为国内贸易。

    原料商向品牌商的转型

    如果说外销转内销多多少少是受环境所迫的被动之举的话,鞋材原料商转型品牌商的举动则似乎主动得多。

    大部份原料商转型为品牌商直接进入国内成鞋市场,在于其看准了当前广泛的市场机会。鞋业市场通过全行业的大力拓展和培养,已经基本成型并相当稳定。更重要的是大批先行品牌因为缺乏足够的经验而出现普遍性的失误不得不压缩战线或是退出市场,因此而遗留下了一个极其庞大的市场空间和不可估量的渠道等资源。携带强大的资本在这个时候进入市场,可以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产品、人才等资源,对市场和渠道等一线资源的接管更是大大的省去了大笔的初期进入成本。在成本大幅下调,优势资源大量集中的前提下,原料商们有理由相信它们的转型必能一战功成。

    此外,从原料商转型为品牌商也成为原料商们规避当前愈演愈烈的货款拖欠现状的商业智慧。基于普遍的市场资金链紧缩,鞋企们开始集体拖欠鞋材供应商的货款,拖欠的周期更是从一开始的3个月延长到了6个月,9个月甚至是12个月。原料商们暗自揣摩,庞大的资金与其被鞋企们拖欠,成为周转率最低的资本,倒不同直接进入市场转化为市场渠道拖欠账款,好歹作为成鞋的应收账款在周转率和收益率上要远远高于鞋材原料。



来源:价值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