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5|回复: 0

【基层明星】向着太阳奔跑的人——记济三矿经营管理科科长张磊

发表于 2015-8-20 15:30: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坚毅、果敢。面对井下安撤的重重困难,时任工区主任的他,曾经欣然写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安维铁军”的豪言壮语。

睿智、谦虚。他的劳模工作室被称为“效益兵工厂”,他将市场理念植入管理,他带领的经营团队是“双创”浪潮的主力先锋。

向着太阳奔跑,他心朝远方;他有着令人信服、甘于追随的“魔力”,且从不言败。他,就是全国煤炭行业技术创新能手、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济三矿经营管理科科长张磊。

孵化,效益至上

“创新,就要‘接地气儿’,说白了就是必须产生效益。如果不能让项目孵化出效益,那么劳模工作室的存在,只能是面子工程。”有着浓厚书卷气息、一派儒雅之风的张磊,工作中是个风风火火的“行动派”。

在济三矿,张磊主持的劳模工作室是众所周知的“效益兵工厂”,这个将解决现场难题作为检验工作室成效“试金石”的工作室,围绕安全管理、节支降耗、技术革新、创新发明、特色管理等方面,科学确立涉及综合管理、节能降耗、技术创新等方面12个具有代表性和实效性的技术革新项目,短短两年里,先后获得国家专利成果3项,正在申报国家级专利2项,共计节约各类材料费用600万元。

“以‘微创新’实现‘大创效’是张磊和他工作室的创新守则。《管路除锈机的改进应用》课题,解决了供风、供水钢管的除锈难问题;《重介矸石排料系统的防堵改造》课题,解决了排料管路易堵不易疏的难题;《皮带机胶带接头钉扣的涂塑保护处理》课题,解决了胶带接头易锈易损的难题……”提起张磊工作室的成果,该矿工会相关负责人便如数家珍。

在张磊劳模工作室的带动下,济三矿掀起了一股技术创新、岗位创效的热潮。2015年4月29日,在山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章)获得者表彰大会上,张磊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先进集体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是集团公司唯一获此殊荣的工作室。

攻伐,理念先行

从2015年5月10日起,每天早上8:30,回收队的废旧物资广场上,都会准时出现两名义务劳动者,他们身着工作服、胶靴,戴着防护镜,对废弃的拖辊进行除锈、复新。

这些义务劳动者,不是别人,正是经营管理科的员工们。2014年9月机构重组以后,经营管理科由之前的不足20人,扩充为53人的大科室,尽快将这些来自各单位的员工拧成一股绳,迅速投入工作,成为科室管理的当务之急。理念,是决定个人和团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从事多年行政管理的张磊深谙其道。一天,他到回收队清点废旧物资,看到广场上码放的旧拖辊时,突然计上心来。他将科员两两分组,每天两人、每次8小时到回收队清理废旧拖辊,一场为期15天的义务劳动在经营管理科悄然开展。

为了提升彼此的默契度,他们自发开展劳动竞赛,将每天的工作量记录在案,他们还通过自制工具、小改小革,达到事半倍功的效果。

“看着经自己的双手“淘”出来的400组焕然一新的拖辊,不仅让我们这些长期坐办公室的文职人员体会到基层劳动的辛苦,收获了同事间信任,也真正体会到家大业大,需要精打细算过日子的重要性。”经此一役,所有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更将经营理念深植于所有经管人员心中。

“突出的表现就是,这次矿上表彰节支降耗创新创效“金点子”活动,40条金点子中,10条出自我们科。这归功于科长对我们的理念植入,身为经营管理者,必须具备经营头脑。”经营管理科副科长白坤鹏说,正是这一致的理念目标,才使他们的团队在内部市场化建设和‘双创’活动中,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大家对科长张磊“理念先行”的管理之道由衷信服。

破冰,创新有道

走进济三矿井下职工换衣房,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几十排放衣架整齐划一,与号码相对应的工作服折叠得有棱有角。值班员小张正仔细地补着职工破损的工作服,监测中心职工陈爱友登记过领取记录后,径直走向大厅寻找自己的工作服。

“以前换衣房有三名值班员,一名负责登记,一名负责收、拿衣服,一名负责缝补,进行岗位价值分析后,发现只需一名值班员做登记、缝补,职工就可以自主拿取工作服,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开放式自助取衣’模式正式启动。”后勤服务中心服务队党支部书记李强介绍,曾经的担忧一扫而空:“人员精简后,为职工缝补衣服作为加分项计收值班员每天的得分,收入不降反升,值班员的积极性提高了。职工对自助取衣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实行以来,从未发生工作服错拿、丢失的现象。”

岗位价值分析,是张磊在济三矿内部市场化建设中提出的创新举措。作为矿井内部市场化建设的主要执行人,在完成“规定基础动作”之余,他更注重探索具有济三特色的双赢之路。

“相比之下,岗位价值分析,可以使管理者和职工对岗位有更深入的了解,再附之激励政策,既达到裁汰冗员、精简机构的目的,还能使职工易于接受。”张磊指着案上一尺厚的管理案例说,“管理之道与大禹治水相通,‘疏通’管理者与职工的心结,使双方都尝到赢利的甜头,改革之路才会指日可期。”换衣房取衣改革的成功,使处于观望的各基层单位群起效法。

2015年,同时肩负矿井“双创”活动重任的张磊,将“创效之剑”舞到了极致。在他的带领下,济三矿分解落实创新创效项目101项,预计创新创效额1.3亿元;为了鼓励各种形式的“经营创业”、“大众创业”、“草根创业”,他力主筹建了“星火”电气维修创业团队,聚焦以集团公司地面电工技术比武冠军赵明华、电焊工技师张国华、省管企业技术比武维修钳工第五名靳新生等为带头人的煤矿技术精英,用煤矿“黑小伙”创业的星星之火,兴起全员创新创效的燎原之势。(张明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