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武侯区高升桥东路16号一楼有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王兴华工作室”,工作室主人王兴华是一名调解员,他有丰富的调解经验,并注重调解办法和技巧,自创了“调解12法”。现在,年过六旬的王兴华退休后也不闲下来,专门负责调解别人拿不下来的重大矛盾,每天周旋在各个矛盾主体之间谈判,充当和事佬。
2012年以来,王兴华成功调解各类疑难复杂纠纷近70件,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多年来丰富的调解经验和众多成功的调解案例,使王兴华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和“全国人民调解能手”。
40余年调解经验
昨日,记者在高升桥东路16号一楼“王兴华工作室”里见到王兴华时,他正在整理卷宗。记者看到,在靠门一侧的柜子里,装了满满一柜卷宗,“这都是调解成功的,今年上半年就有18件。”王兴华数了数,对记者说道。
记者眼前的王兴华,面容和蔼,但眼神犀利老到,似乎能一眼洞穿人情世故。“我这一生,和调解都分不开。”和王兴华的交谈中,记者理解到了他丰富的调解经验的由来。40多年前,王兴华还在当村干部的时候,就开始处理村里的大小纠纷,后来当兵后,部队上发生的几起大的纠纷也是他出面调和。
2002年,王兴华从部队转业到望江街道办事处任副书记,专门负责调解各类纠纷。“当时,调解得最多的是婚姻矛盾,那时观念比较保守,两口子在家里闹得鸡飞狗跳,但真要走打官司离婚这一步,又觉得丢不起人。结果很多夫妻闹到街道办,我劝他们换位思考,多为对方着想,调解成功率还是很高的。”王兴华说。
2005年,王兴华调任武侯区司法局,同时任职武侯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日趋复杂。这些矛盾举足轻重,动辄涉及数千万资金,或者影响到上百人,处理起来千头万绪,要求调解员不光要懂法律,还要知晓人情世故、有丰富的经验。多年来丰富的调解经验和众多成功的调解案例,使得王兴华在遇到这些纷繁复杂的纠纷时显得云淡风轻,也让他获得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等荣誉称号。
自创“调解12法”
自工作以来,王兴华的生物钟就和我们平常人有些不一样。正常情况下,他下午6点下班后就回家睡觉,晚上12点醒来,然后开始工作到第二天早上6点。工作了一夜的王兴华简单做些休整就去单位了,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
“我喜欢在晚上思考,很多扯不清的纠纷在晚上才想得清楚。”王兴华笑着告诉记者。2008年的一个晚上,王兴华在经过一夜的思考后,自创了“调解12法”,包括:分析法、算账法、冷处理法、背靠背撮合法等。“这些方法都是通过我多年的调解经验总结出来的。”王兴华告诉记者,这些方法在帮助解决纠纷时是需要综合运用的,不同类型的纠纷、纠纷的不同时期选取的方法都不一样。
很多人觉得调解矛盾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王兴华却乐在其中。如今,他已经是业内的名人,在电视节目中调解矛盾,受邀到全省范围内做调解方面的讲座,他将自己多年的调解经验包括自创的“调解12法”以及调解方面的法律法规、历史与现状、存在的问题等系统地“传授”给其他调解人员。
成立调解工作室
今年,王兴华已经从公职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却闲不下来。于是,在武侯区机关第二办公区一楼,“王兴华工作室”成立了。现在,没有了其他事情,专职做调解工作的王兴华和以前一样忙碌。
“很多人都向往退休后清闲的生活,你为什么还闲不下来呢?”当记者问起王兴华时,他告诉记者,当他经过一番调解,看到纠纷双方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时,能让他获得最大的满足和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