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呼唤道德的回归
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
崔霞
光阴荏苒,流年易逝,转眼间大学毕业已经十多年了,告别了青葱的学生时代,似乎脚步不由自主地变快了,在这个竞争愈发激烈的年代,不进步就等同于在后退,所以每天都生活得忙碌而充实,每一个清晨到深夜都在工作、加班和操持家务中渡过,唯一的休闲时光便是每天临睡前一小时的读书时间,这是我青年时代便以养成的习惯,时光流转,很多人和事,包括喜好和习惯都变了又变,唯一庆幸的就是这个酷爱读书的习惯没有被冲淡。
在读于丹的这本《论语》感悟之前,已经读过她的《论语》心得一书,当时就感触颇深。直至这次认真地拜读她的《论语》感悟,才发现于丹本人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心境和思想境界也相比写前书时成熟提升了很多,而对于我的触动也更深刻。
于丹把自己对《论语》一书的感悟分成了“七道”,分别是: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爱之道,每一个篇章都有非常值得我深思的经典理念、精辟讲解和精彩事例。但是对我触动最深的却是孝敬之道,就像于丹自己所说的那样:《论语》的朴素的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而什么是脚下朴素的起点,就是孝,就是从脚下出发,从自己的亲人出发,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用这样一种本能之爱走到社会上,再做理性的提升,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被狠狠碰撞了一下,我们现代人从幼年起就开始被训练适应这个社会的种种技能,比如很小的孩子就开始学习钢琴、学习绘画、学习各种乐器、学习英语、学习游泳、上小学就开始各种各样的考级,就开始假期补课,就开始被训练着努力去认同社会的公共标准。今天的小学生很多都多才多艺,很多小学生能出口成章,懂世界地理,知道北欧历史,但是还有几个人的内心能记住:“入则孝,出则悌”?又有多少成年人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给自己的孩子做榜样呢?
记得去年我们大学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酒足饭饱之后开始聊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很多同学都是像我一样,大学毕业后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而是漂泊在大城市淘金,于是很多人在谈起父母的时候便有了这样的话语:“有时候真不明白老爷子老太太想什么呢,你说我每月给他们寄三千块钱啊,都是我工资的二分之一了,他们还不知足,非得要我春节必须回家,你说他们怎么就不体谅体谅孩子呢,我一个人在外面漂着我容易嘛!我春节想去三亚旅游呢!”“是啊是啊,我也发现爸妈是越老越糊涂了,这不,我上个月工作忙,总是加班,所以忘了给他们打电话,结果才二十多天没打,他们就给我打过来了,又是批评又是数落,不就才二十几天没说话吗,你们说至于的吗?啊?”像是类似这样的谈话,我听到过不止一次,也不止一两个人这样说自己的父母,我没有参与评论,是因为我知道,父母需要的并不是每个月寄回家的生活费,而是孩子心中有他们,记挂着他们,能每周听到孩子的声音,知道孩子过得平安,能每年见到孩子几次,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这样的要求很苛刻吗?这样的要求怎么就成为了孩子茶余饭后的谈资了呢?我不解!看完于丹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是因为我们丢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因为我们忘本了,是因为越来越少的人去关注人性的本真,越来越多的人只能看到金钱和权术,当我们被都市的繁华遮住了眼睛时,我们的心灵又怎么可能回复到儿时的单纯和善良呢?
我这样说并不是标榜我是一个多么懂得孝道的人,我也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位,之所以比同龄人更重视孝的问题,是因为我比同龄人经历了更多的坎坷,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父母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小学二年级的寒假,我被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从此在床上一躺就是两年整,这两年中我和植物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我还有思想,还懂得吃药苦,打针痛,其他的几乎和植物人没有什么区别,不能动,不能大声说笑,更不能走,甚至连翻身都要妈妈帮忙,吃喝拉撒睡全部局限在一张床上。两年里,我的父母没有一丝的抱怨和嫌弃,带着我四处奔走求医问药,每次都是父亲背着我,母亲在后面托着以减轻父亲的重压,他们省吃俭用给我治病,强作笑颜给我以鼓舞,四处借书满足我阅读的需求。正是这两年病痛的折磨,才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无私与宽容,也让长大成人之后的我更加注重对父母的尽孝。
而前面我所提到的现代人对孝道的一种误解和忽视,其实就是文化传承的问题,中华古老文明中优秀的文化有很多没有传承下来,没有深入人心,以致出现了可怕的文化断层,道德触底,人们更多的追求的是物质的满足和虚荣心的满足,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功利化,友情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同事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往越来越互惠化,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于是企业诚信越来越被质疑;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公事化,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按时拿到工资就万事大吉了,主人翁的精神那是五六十年代的事情了;当越来越多的人和团体都不再以道德为准线要求自己时,法律的力量其实是很可悲的。一道高墙只能锁住有限的罪恶,而更多的无形的罪恶是没有办法完全凭借法律去宣判的,只能凭借道德,可是一个文化缺失的民族又何谈人人重视道德呢?这也正是为什么近几年国学越来越热,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发现了这个问题:当物质极大满足时,与之相匹配的必须是精神世界的升华,否则人们只会越来越迷茫,越来越困惑,拥有金钱未必能够拥有欢乐。所以国家和学术界开始重视文化的重建,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研究并制定自己的企业文化,这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细看于丹的这本感悟,其实字里行间都在呼唤道德的回归,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远祖圣贤智慧和品行的由衷钦佩,而我读这本感悟,却是由衷钦佩于丹,因为在这个喧嚣的年代,在人人关注股票、关注升职的年代,她却在关注人本真的回归,却在做着这样一件费时费力却未必讨好的事情,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这些论调,我只能说我敬佩于丹,也感谢于丹,感谢她又一次让我的灵魂得以升华,让我又一次深深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