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天气这么好,给俺婆婆晒晒被子。”日前,在河北邯郸曲周县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孝亲楼”里,员工郝平平一边晒着被子,一边与前来调研的曲周县工会工作人员搭话。目前,该公司已有400余名外地员工的父母入住过“孝亲楼”,“孝行哥”、“孝行姐”也成了该公司部分员工的代名词。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精深加工、天然植物提取为一体的出口创汇型企业,现拥有16家子(分)公司。近年来,该公司先后吸引了200多名博士、硕士及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到此就业发展,为了让员工安居乐业,公司在企业工会提议下,为外地员工寻找“忠孝”两全的办法,满足员工孝敬父母、关爱子女的心愿。
为此,该公司在曲周县总的指导帮助下,积极争取党政支持,于2008年至2010年先后投资1600万元建设了3栋公寓,共计90套住房,并推出系列“照顾”政策,外地员工可以把父母、公婆、岳父母接来同住,与员工享受同等食宿待遇等。随着入住人数的不断增加,位于该公司园区内的3栋5层高的灰白相间、外观素雅的宿舍楼,逐渐被人亲切地称为“孝亲楼”。
郝平平是邢台市内丘县人,2015年从沈阳化工大学毕业后,随从爱人李刚来到晨光公司上班。后因公司需要,李刚被指派到晨光公司印度分公司工作,她的婆婆已年近60,考虑到丈夫常年在外,不能照顾老人,郝平平就把婆婆接到了“孝亲楼”和她同住。
已经在晨光工作3年多的李新愿的母亲颈椎不大好,时常头晕,为此,他把母亲从老家接进“孝亲楼”,工作之余就帮母亲揉揉肩,捶捶背,还定期陪母亲去看医生,缓解病痛。同郝平平、李新愿一样,目前有来自吉林、新疆和河北衡水、邢台等地的25名员工和他们的父母或者岳父母在这里享受天伦。据统计,近年来,先后有400余名青年员工的父母入住过“孝亲楼”。
该公司负责人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该公司60%以上的员工都是外地大学生,他们平时和父母聚少离多,企业帮助员工“养老尽孝”的做法,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凝聚了人心,在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该公司连年取得不俗业绩,成为行业领头雁。(记者李昱霖通讯员刘升学赵素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