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创业”现已成为大学生中的热门话题,尽管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出台了若干优惠政策,但是由于政策不落实,许多大学生对自主创业仍然是“敢想不敢为”。
创业门槛太高
中山大学毕业生小莫和同宿舍的6个同学打算毕业后开一家网络公司,但工商部门的注册条件是:必须有正规办公场所和10万元注册资金。而广州的写字楼一般每套面积都在80平方米左右,平均月租金6000元,如此高的门槛让他们一筹莫展。
国外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最高可达30%,在我国尚不足1%,而且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逐年下降,原因之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大学生创业积极性被一再挫伤。
政策规定,大学生创业可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但银行大都不愿意贷款给这些规模小、风险大、还贷能力弱的企业,现实中真正贷到款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大多数大学生只能从现有的人际关系圈中借钱,但数量微薄,难以为继。同时,在风险投资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大学生即使有好的创业点子或项目,却无处推销,引资无门。
求职费用太贵
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的小李最近在深圳签下了一家比较满意的IT企业,高兴之余他算了一下细账:3个月的找工期间共花费8000多元。
他说,1200多元用于购置西装、衬衣、领带、皮鞋,200多元用于打印、复印、邮寄资料,800多元用于买手机,电话费每月200多元,各种双选会门票至少5元一张,面试、复试等费用1000多元。此前在上海、北京、大连等地应聘用了3500多元。
小黄来自河南农村,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四川大学学生干部,由于家境贫困,他不仅几年的学费都依靠贷款,平时的生活费也是打工挣来的,只有“守株待兔”,但是所投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
招聘单位太假
“去年下半年参加了十几场校园专场招聘会或宣讲会,但不少搞得像新闻发布会,有的企业只招几个人或干脆不招人,只是在会上大肆宣传企业的发展前景和产品”,华南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徐说,有的企业在宣讲会要求学生填写“每周购物几次”、“最喜欢哪类产品”等问卷。
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的一些学生也表示,有的用人单位公布的信息不真实,经常美化职位名称,如只需要招一名文员,却打出“商务助理”的名称。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小张说,经常有企业以招聘总监、秘书、行政人员等为幌子,事实上所从事的工作与应聘时说的根本不是同一回事。
不少学生反映,用人单位对于认为“没用”的简历,既不保管,也不处理,胡乱丢弃在招聘会现场,有些甚至被丢进了垃圾桶。文/鞠国坤
新闻链接
当前正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时期,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忙坏了赶场的大学生,一些“变味”的招聘会将大学生当成了“唐僧肉”,为了达到吸引大学生购买门票入场从而赚钱的目的,甚至不惜编造发布虚假用人信息。
正在参加天津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胡国振委员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凸显,不仅有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对有些岗位看不上眼的原因,也有市场需求与大学生知识结构错位的原因,更有一些招聘会以赢利为目的没有搭建良好供需见面平台的原因。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对各类招聘会加以引导、规范,提高招聘会质量,对以虚假信息吸引参展单位和欺骗学生的主办单位和个人予以查处。
原载 金羊网—羊城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