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08|回复: 3

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发表于 2009-9-2 14:50: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xinsrc.jpg
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2009年07月17日 09:14:44  来源:新华网   

让家长多一点智慧,让孩子多许多机会!

    把聪明才智和健康快乐送给孩子,没有比这更珍贵的礼物!

    专家评语

    "我很喜欢钱元女士写的这本小书。

    因为她探讨了天下父母共同操心而又往往不能如愿的问题。更可贵的是,她给出的题解又是那样的轻松,那样的简单。

    她做得是对的。因为事情本来就应该是那样。"

    --徐惟诚

    (笔名余心言。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现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是一位热衷于为孩子写书、编书、送书的老人,被广大少年朋友亲切地称为"知心爷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14:51:22 |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聪明能培养出来吗?--能!

    孩子越聪明越好吗?--当然!

    聪明就等于智商吗?--不绝对!

    小时候聪明长大一定聪明吗?--不见得!

    聪明到底为了什么?--为了成才,为了幸福,为了快乐!

    开发孩子的智力会不会给孩子造成负担?--恰当的方法只会带给孩子轻松和快乐!

    那么,聪明好培养吗?--非常简单!培养一个聪明孩子简单地就像数1、2、3、4、5

    1个"必须知道"

    培养一个聪明孩子,要想做到,首先必须知道。只有知道需要什么,才能很好地去准备、去部署、去安排。更重要的是,当你知道了培养一个聪明孩子需要什么之后,你会信心倍增,轻车上路。

    1. 培养一个聪明孩子需要什么?

    2个"确实可以"

    从你发现"原来这些确实可以",继而下定决心开始行动的那一刻起,一个聪明不凡的孩子就已在不远处向你招手了。

    1. 出生前:聪明确实可以预订

    2. 出生后:聪明确实可以塑造

    3个"非常省钱"

    教育需要投资但并不等同于投资,很多时候花钱买到的并非是好的教育而仅仅是家长心理上的安慰,甚至是一种责任的推卸。真正的教育以及许多对教育极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那些用"心"而非用"钱"的。

    1. 交流--省钱而不可替代

    2. 多感官刺激--省钱而意义非凡

    3. 睡眠--省钱而不可低估

    4个"非常省心"

    运动中的孩子,你不用担心他长得不茁壮,四肢不灵巧,大脑不活跃……;游戏中的孩子,你不用担心他没有创造力,不会与人交往,没有快乐的童年……阅读中的孩子,你不用担心他知识不渊博,视野不开阔,思维不敏捷……艺术活动中的孩子,你不用担心他缺乏想象力,情趣不高雅,精神不富足……运动、游戏、阅读、艺术活动中的孩子,作为家长,你大可以省心到"高枕无忧"了。

    1. 运动:与大脑发育一脉相承

    2. 游戏:童年的主要功课

    3. 阅读--智慧的点金石,终生受用

    4. 艺术--既是智力又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

    5个"非常省力"

    快乐、兴趣、好奇心、自信和好习惯这些非智力因素从来都是孩子聪明的"福星",又是家长的"无形助手",孩子一旦拥有它们,家长要做的工作就会在这些得力"助手"的帮助下变得易如反掌、非常省力。

    1. 快乐--聪明的坚强后盾

    2. 兴趣--聪明的原动力

    3. 好奇--聪明的内驱力

    4. 自信--聪明的基石  

    5. 习惯--左右聪明的生活力量

    通过家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轻松实现的方式把孩子培养的更加聪明,使孩子的聪明最终能为成才所用,并且让孩子聪明着、健康着、快乐着--这便是《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这本书极力阐述的全部内容、思想和方法。

    在本书中,作者以通俗而不失深刻、严肃而不乏风趣、简单又富含哲理的笔触,边讲故事边说理,边提建议边给方法,仿佛读者就坐在面前,于与他们促膝长谈、亲切交流中,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了一套既简单易行又其乐无穷的家教方法,是所有家长、准家长以及早期教育工作者们都不容错过的一次愉快且耐人回味的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14:53:17 | 查看全部
笔名余心言。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现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是一位热衷于为孩子写书、编书、送书的老人,被广大少年朋友亲切地称为"知心爷爷"。

    我很喜欢钱元女士写的这本小书。

    因为她探讨了天下父母共同操心而又往往不能如愿的问题。更可贵的是,她给出的题解又是那样的轻松,那样的简单。

    她做得是对的。因为事情本来就应该是那样。

    我们看到过古往今来无数成功人士成长的经历。这些人都被别人认为是绝顶聪明或者至少是相当聪明的。可是这些人的童年,在我的见识范围之内,好像没有一例是经历过类似许多现代父母对孩子的折腾的。

    我在这里说的"折腾",往往正是现代许多父母认为的"必要",包括精心设计的"必要",也包括不经意的"必要"。恰恰是这些"必要"的折腾,扼杀了孩子的快乐,扼杀了孩子与生俱来的浓厚的求知欲,妨碍了孩子成长得更聪明。我不想在这里举出那些随处可见的事例,钱元女士在她的小书中已经记录了许多这样的例子。

    我的夫人爱好种花。我家的阳台上种了上百种花,种了30多年,别人都说她种花种得好。她写了一本书,讲她种花的过程。她的经验实际上就是一句话:花需要什么,就给它什么;不需要的,就不给;不需要的时候,就不给。因为,花是自己长的。

    我看,培养人也是一样的道理,要顺应人成长的需要。人也是自己长大的,不可能由别人替他长大,也不可能在别人(包括父母)的强制底下长得聪明起来。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说顺其自然,并不是说为人父母者可以放弃责任,可以放任自流。我们制造了一个小生命,当然就要对他负责。这就要从了解和理解这个小生命开始,要了解这个小生命成长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这种需要会经历什么样的成长阶段,会有什么变化。在这样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够努力为这个小生命的成长创设最适合的环境。随心所欲,把自以为是的想当然强加给刚刚开始成长的儿童,既是不公平的,也只能收到事与愿违的效果。所以,既然为人父母,要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就需要学习,要学习关于儿童成长的必要的科学知识,要学习他人教育子女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要学习了解和理解孩子的需求。可能后面这一条是最重要的一条。

    我希望钱元女士的这本小书对于为人父母者学会怎样做父母有所帮助,从而会有更多的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出现更多聪明的有创造力的社会主义新人。 (徐惟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7 10:32:5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