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书非学也要读
前些日子,某企业党委为了加强党员干部学习,为企业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每人配发了几本书,这些书或是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解读,或是时政及理论知识,或是提升道德修养的文化读本。单就这些书的内容而言,不能说不好。该单位党委还规定,过段时间要针对书中的内容进行考试。
可惜的是,这些书虽然发下来有些日子了,但发下去的书,有的人连书上的包装膜都没有拆开,有的书摆放在办公桌上充样子,还有的书被堆在办公室角落里的地板上睡大觉,书面上积满了灰尘。探究之下,有人说,这些书又不是工具类实用书籍,读来何用呢?还有人说,非学习类书籍,没得阅读的兴趣。
在两个月后的读书考试上,很多党员干部考试成绩平平,有些人为了应对考试“临时抱佛脚”的考场翻书行为,依然无法奏效。有党员干部坦言,之前确实没仔细看过书,临时在考场上翻来翻去,也都不知道考试内容出自书中的哪个地方。这样的的“读书”效果,让发书部门和“读书”的党员干部都颇显尴尬。
都说书非借而不能读,那么,书非学也是不能读的吗?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2014年4月发布的《第10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2年,中国18岁至70周岁的国民其图书阅读率为54.9%。也就是说,在中国有四成多的人很少阅读,特别是在当前的青少年中,阅读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越来越显现。
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他的首个《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时,就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倡导阅读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尚属首次。一字千钧的破题之语,蕴含着国家思路和全局走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并要求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如前边这个单位的情况,企业党委为党员干部买来书却置之高阁,非要等到“时机”来临才拆开包装膜,显然是“不勤学、不深学、不善学”等不良学风的一种表现。可以预见,个别党员干部不善学习、不爱学习,等到把知识的老本吃完了,才会江郎才尽,随后,庸懒散浮拖的毛病就会慢慢的显现出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之所以有的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状况不乐观,有的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差不多了,不用读书也能应付工作;有的认为干比学重要,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认为工作太忙,顾不上读书;有的认为社会上潜规则太多,需要的是关系而不是知识,书读多了反而适应不了社会,照书上的道理做会吃亏。正是这些“差不多”、“无所谓”、“顾不上”、“会吃亏”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些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
近些年来,笔者在梳理某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的年度述职述廉述险报告时,发现在剖析自身不足时,80%的人都使用了“工作太忙疏于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强”、“不爱读书学习”等表述。有的领导班子成员坦诚,自己当领导后基本上没怎么看书,一是工作上确实事多没时间看,二是书本对自己吸引力不大看不进去,三是没有习惯看书。可以说,持这样观点的人在党员领导干部中不是少数,很多人把宝贵的时间耗在推杯换盏、打牌搓麻、欢歌跳舞等娱乐应酬中,却不愿花时间认认真真地读几本好书。
就当前企业而言,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步入深水区,很多行业企业正处在改革与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让员工的日子好过些、过好些,鼓励员工为企业改革发展做贡献,就需要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形势有准确把握,对问题有深刻见解,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
读书学习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党员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立德。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因此,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积极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思想、树立新观念,才能提高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深刻性、敏捷性、创造性。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在这方面,作为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应该爱读书、好读书、多读书和善读书,给员工、给身边人树立起好的榜样,起到“火车头”般的引领示范作用。类似“书非学而不读”的现象,还是越少越好,进而实现学而有用,学以致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