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伴着采煤机的轰鸣声,地下千米深处的寂静被彻底打破;滚滚“乌金”循着时光的手指,洞穿历史的屏障,在深邃的巷道中流淌……今年5月,孔庄煤矿7435综采工作面正式投入生产,一时间,地压、地热等难题接踵而至,面对重围,孔庄人坚定步伐,选择突破……
(一)坚守安全阵地
对于千米深井开采“零经验”的孔庄煤矿来说,这将是一场严峻的安全攻坚战。
该矿安全、生产、技术等部门齐心协力同发力,为深部开采筑起了坚实的安全堡垒。安监科充分发挥安全技术、安全监察、安全管理“三条线”作用,严格按照闭环管理流程,不定期的开展安全巡视与督查活动,形成纵横到边,立体交错的群管监督网络;生产技术科根据工作面生产状况、地质条件和工艺变化,抓好现场技术保障、现场执行和安全监督“四大体系”建设,做到技术抓源头控制,生产抓现场执行,安全抓过程监督,为深部开采提供了安全技术保障。
然而,复杂的生产环境却让少数职工打起了“退堂鼓”。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振队伍士气。该矿党委不断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上做文章,定期对“不放心人”心理调查分析,了解掌握他们的所念所虑,并建立职工心理疏导档案,主动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深入班前会、工作面现场,定期为综采一队送去组织的慰问,及时把温暖注入大家的心田。
(二) 降温迫在眉睫
进入7月份,已经安全运行两个多月的工作面又遇到了新的麻烦。地面气温逐渐升高,工作面高温高湿现象加剧,1500米的材料道再加上215米的工作面如同巨大的“桑拿房”,让现场的职工备受煎熬。
沿着材料道往里走,潮闷的环境中,机器轰鸣,巷道用钢架支立加固,用铁丝网栏着,头顶有滴水,脚下也有积水,一趟走下来,浑身湿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工人们依旧要完成维护设备、清扫浮煤、运材料、移支架等规定动作……
“现在每班职工下井都要带两身工作服,灌满两壶水。一个班下来,浑身上下像被水浇透了般,煤泥裹在衣服上,衣服干了后就硬邦邦的,脱下来的工作服甚至能立在桌面上。”技术员李金星边擦汗边说,“地热是自然现象,有些特别热的地方我们必须轮流干才行,所以降温迫在眉睫。”
为了尽快给工作面降温,综采一队定时在溜子道、材料道固定地点放置冰块,把凉风源源不断送进工作面;并与通风科联合设计加大巷道的通风量,封堵工作面上下隅角,避免采空区热量随风带出,并加强老塘侧气体的监测监控,保证逐步增加风量后工作面的防灭火工作。除了在技术上降温,该矿党委还把绿豆汤、清凉油、花露水等防暑降温物品送到职工手中。一项项贴心的举措让大家倍受鼓舞和感动,现场的工友们干劲儿更足了。
(三)力与力的较量
对于该矿而言,真正的对手不是地热,而是冲击地压。
该矿专业技术人员从7435工作面测得的数据显示,采深在900米至1000米时,平均实测地应力明显上升。同等条件下,深部开采巷道变形量比浅部开采平均增加20%左右。因此,7435工作面也出现了顶板周期来压、底板鼓起、巷道变形等现象。生产技术科防冲专业技术员周玉秋介绍说,“由于岩体储备了较高的能量,巷道开挖后使岩体中积聚的能量在较短时间释放出来,所以煤矿采深不断加深,冲击地压就越明显。”
为了确保现场安全开采,该矿生产技术科定期在材料道、溜子道的规定位置打钻孔对工作面进行区域危险分析,以便重点监控;同时在超前工作面200米的煤壁提前打卸压孔;针对矿压监测难度大、变化多端等特点,该矿在深部开采区域安装了矿压微震监测系统,利用捡波器随时监测煤岩体破断产生的应力,进行专业分析和研究,加强预防灾害的可靠性。为了最大程度减缓矿压影响,该队除了做好正规循环作业之外,抽出时间对巷道加强支护,把以往“一梁一柱”的支护方式改成“一梁两柱”,从而减少矿压对巷道的损坏。
(四)抱团啃下“硬骨头”
在生产现场,职工们每天都要在倾斜湿滑的液压支架中来回穿梭,弯腰劳作。根据计算,一个班下来中他们要在平均倾角25度的工作面来回穿行数万米。有的施工空间根本让人直不起腰,他们就用爬、翻、靠、转、挪、蹲等高难度动作完成一项项施工任务。平时,一个班次正常生产5刀煤,就代表着5次推溜、移架、割煤、放煤的工作循环;巷道变形严重时,还必须进行人工卧底清理和挑顶。这些都无疑给职工增加了工作量。
为了减轻职工体力劳动,抓牢安全生产。该队从思想教育、生产组织、技术保障、安全监督入手,科学合理、因人、因量、因条件组织生产。班长、副班长带头做表率,跟班队长梁国防跟班时专挑最熬人的夜班,把相对“舒服”一点的时间段留给别人,而且每天跟班都在8小时以上;机电队长王祖栋为了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主动加班加点,在井下带头干…… 正是凭借着这股拼劲和干劲,综采一队“将士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杜绝各类事故的前提下,月月实现高效稳产,累计出煤30余万吨。
……
对已进入深部开采的孔庄煤矿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坎坷面前,他们默默地于黑暗之中采掘光明和温暖,在新的征途上踏着企业改革的鼓点一路披荆斩棘,用勤劳和智慧在千米深井中续写精彩。(中煤大屯公司 孔庄煤矿 邹士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