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端正安全行为,守住安全底线
孙守仁
祸起萧墙,行为不端,超越安全底线。该是班组安全反思的问题。
纵观安全事故案例,绝大多数是安全行为不端正,违章作业所致。比如煤矿,明知瓦斯超限,队长却坏了规矩,继续作业,结果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二十几条汉子全部遇难。有个化工厂的检修工,按规定,阀门扣必须拧到位,否则有毒气体极易泄露。不知他在操作时,是精神遛号,还是技术不到到家,结果酿成事故,发生有毒气体中毒。我市有一家饭店,厨师误操作,造成炉灶失火,死伤十几人。比如哈欠,差不离人人都会有,形成哈欠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休息不好或睡眠不足,都会引起哈欠,如果出在一般人身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出在正在操车的司机身上,像2014年“3?25”包茂高速重大车祸,驾驶员一个哈欠要了55条生命,捅了这么大的娄子。 tlO
=> 如果我们对于这些安全事故,仅是按着有关规定,进行必要的处罚,笔者认为,那是大错特错了。其原因,没在安全行为上做文章,其结果像割韭菜一样,重复此类事故的发生。
安全行为是指所从事的岗位必须恪守的规矩。即: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范,不能随心所欲,不能盲干蛮干瞎干。换句话说,就是一丝一毫不走样。要端正安全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永不超越安全底线,安全生产才有保证。
笔者认为,端正安全行为,必须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干啥吆喝啥。这是吃饭的本钱,只有做到应知应会,才不至于出现差错。交通肇事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但有的新司机,虽有证,但却不懂安全规矩,行为不规范,不是追尾,就是酒驾,甚至是超载,发生事故在所难免。二是千锤百炼。硬功夫是练出来的,可以闭着眼睛作业,也不会安全事故。有些安全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千锤百炼,炉火纯青,不管在任何怀情况下,都不会出差错,叫他违章都不可能,已经约定俗成了。许振超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模范地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可想而知,这样的工人能发生安全事故吗。三是精益求精。锤炼安全行为,并非那么简单,需要下苦功夫。要做到精益求精,那就更不容易了。现实生活中,只做到精益求精,既保证人身安全,又能生产名牌新产品,二者是相辅想成的。比如,在长客股份总装车间,接线班工人姚智慧流利地说出一大串工艺流程。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说:“这个‘工序一口清’很厉害。”姚智慧告诉总书记,每列动车有19726根线束,近10万个接线点,必须将工艺流程倒背如流,才能保证高质量完成每道工序。由此可见,精益求精在安全生产中显得极为重要。既保住安全底线,又能凸显国威。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迎来了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这给班组工人提出更高的要求,都要成为能工巧匠。换句话说,只有恪守安全行为,既保护自己,又能生产高精尖产品,做到两全齐美。企业生产要求我们必须端正安全行为,那是安全发展的需要,那是提高职工素质的需要,衡量一个企业的潜力如何,关键看职工的安全行为,安全行为也是生产力。然而,安全行为的修炼,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职工的培养,从安全行为调教,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消灭了事故源,又能应对事故的突发性。创造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