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背景:鉴于中石化天价吊灯、中石油20亿低价团购8幢楼、中化方兴天价拿地、中海油深陷“洋贿赂”等丑闻不断曝光,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日前表示,国资委将适时出台文件,指导央企设立新闻发言人以及相应新闻发布机构等,对舆论加强引导。
华商报发表毕诗成的文章:早前大家炮轰央企拿巨额红包,没人发言;大家质疑油价定价不合理,没人发言;现在,负面新闻缠身,突然想起“发言”了,这未免让人怀疑:此时浮出的新闻发言人,是要做诚心与民互动的沟通使者,还是试图扮演掩饰丑闻的“美容师”?央企丑闻太多,根子在于管理机制有问题,背靠特殊资源,权力膨胀,而监督又跟不上,最后才把自己搞得伤痕累累。面部不美,实属“内伤”过重。所谓“美闻”与“丑闻”,只是相对概念。央企眼里的“负面新闻”,对普罗大众来讲,未尝不是“正面报道”—— 最起码能够让那些丑陋曝晒于阳光之下,使事态不至于更糟,这比捂起来发酵好多了。既然“丑事”多是客观现实,在“捂起来”和“被暴晒”中做选择,显然应该选择后者。国资委认为,央企“负面新闻”缠身,影响央企改革发展的舆论环境。但对于今天央企的乱象而言,“全民监督”或许就是最好的舆论环境;不怕脓包一个个被戳破,就怕脓包一个个被养大。出发点差之毫厘,做起来就会谬之千里。如果央企新闻发言人制度一登场,就肩扛着“化解负面新闻缠身”的重担,我们有理由担心:以央企的财力物力,在培养出一批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之后,想要“遮丑”,估摸那也是稳、准、狠。但到那个时候,大家“眼不见丑”,就真能换来一片净土吗?不要想花招了,请人民的央企,真诚面对人民。只要你真诚面对问题,虚心改正错误,哪怕素面朝天,也能绽放出几丝美丽。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留下,包裹在里头的那些私心眼,请通通拿走。
小蒋随想:拿谁的钱自然替谁说话。央企设立新闻发言人,也是为央企说话。举个例子,如果中石油有新闻发言人,该发言人又是备受质疑的“中石油20亿低价购房门”的受益者之一,你能指望其多么“实话实说”?就算中石油如今没有“正式指导”下的新闻发言人,人家对低价购房还不是做出了“属于员工的个人商业行为,公司没有给员工提供任何补贴”的回应。这番说词,外人真的相信吗?按照这个路数,当央企出现负面新闻时,只要发言人不顺着“外人希望的方向”说,其就会成为被“喷”的对象。而新闻发言人又怎么敢“自曝家丑”?若此,其还想不想在本单位混了?说白了,许多事根本就无法“自证清白”。纵然发言人再有智慧,其终究扮演的是传声筒的角色,其言论必然是顺着领导或老板的意志与方向走。信息公开、民主监督不是单单一个新闻发言人制度就能解决的。当新闻发言人的言论根本就不能令公众信服时,还指望其取得“引导舆论”的效果,无异于痴人说梦!事实是,一些新闻发言人为本利益集团的辩护之词,全被公众“正话反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