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2|回复: 0

大修纪实

发表于 2015-8-27 22:51: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锌业一厂大修纪实录
8月初,太阳不再毒辣,闷热升级为暑伏的武器,人在抗争中经受考验,粉碎折磨。
8月初,锌业公司一期生产设备不再运转,预防性的检查、恢复性的修理、升级性的改造开启争分夺秒的模式,和时间赛跑,也和效益赛跑。
清洁化的落实
走进锌业一厂检修现场,高处的吊车,低处的手推车,显眼处的安全横幅,不知疲倦的高音小喇叭,防跑冒滴漏的花账,飞溅的焊花,忙碌的身影,安全、清洁化的检修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今年,为了保证安全清洁化现场,锌业一厂编写了《安全清洁化检修管理规定》,无论内部检修作业,还是外协施工作业,都执行渣不落地,水不外流,检修工具定置、定点摆放,当天产生的检修垃圾当天清理的安全清洁化检修模式。焙烧炉打炉结周边用花账围合,防止炉结现场跑冒;硫酸清酸泥,人孔至地面链接花账,防止酸泥滴漏现场,并通过冷凝酸排污阀门,用桶接完后倒入污酸地沟,打往污酸站处理;工段专门成立清洁队,检修后对现场所有垃圾进行统一归整清扫;分厂加大检修力度,当天检查出来的问题当天通报,当天整改,当天落实。
36小时的奋战
焙烧炉中间有一个收缩段,也称为锥形段,炉结就长在这个锥形段上,炉结的厚度约20cm—55cm,高度约5米,离地面约5米。炉内4米长的冷却盘管还没有拉出去,因为还有80度的余温,炉结不会快速脱落。打炉结的人穿着秋衣秋裤,戴着防尘口罩、风镜、防尘帽、安全帽。四五个人站在炉床上用40钢管前方焊个小铲的工具捅上方炉结,有一个领队,负责安全及操作方法。炉内共放进去一根10米钢管铲、一根8米钢管铲、一根6米钢管铲,仅这3根管把它扶起就需要4人全部行动,一人踩后面,前面3人向上扶。
话说李森波等四人进炉后,用钢管捅了10次,上面的炉结依然纹丝不动。随时间一秒秒的过去,高温、灰尘、心急,各种考验和压力,让心里不再平静。这时,森波突然喊起来:我们是英雄,必须拿下一块才能出去!大家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他们又一次举起了沉重的钢管杆子,“1、2,1、2......”的号子喊起来,不一会炉壁上落下来一大块炉结,钢管杆被砸弯了,钢管铲头被砸掉了,四个人也被推出几米远,趴在了地上。大家相互问候着有没有碰伤,听到没事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紧接着他们把钢管杆通过人孔递了出去,外面的人又递进来一根备用的钢管杆,他们又开始用短杆捅下面的部分。进炉打炉结,大家都坦露,其实在用钢管捅炉结时心理挺矛盾的,怕炉结久久打不下来,又怕下一大块砸伤自己。而用短杆捅更忐忑,用短杆的人离炉结近,谁也不能保证捅下面时,上面会不会掉下来一大块,所以大家都是小心再小心。每组进炉时间基本上半个小时,出来后他们只说手疼、腰痛、脚热的难受,手套取下,才发现手上磨出了血泡,伸缩一下就艰难。
这些勇士们凭着毅力和耐力,仅用了36小时就完成了打炉结的任务,比计划提前24小时。
检修课堂学正酣
陆老先生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检修也正是学习的好机会,这不焙烧炉的“师带徒”正自觉走起。
812,焙烧一工段郭江波班组今天的检修任务是捅焙烧炉里的风帽眼。郭江波在焙烧上已经干了11年,进焙烧炉少说也有十来次。搭班的片长李森波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炉前工,进炉打炉结,处理炉况异常都是老手。所以检修作业都轻车熟路,大家干得井井有条。
除了安排的检修项目,郭江波和李森波也有意识的进行“师带徒”。谭国鹏、范康康、王浩都是新人,虽然平时“师带徒”,但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实践不多,现在进来炉里正是学习的好机会。森波带领这几个年轻人熟悉炉里的构造,看抛料口、溢流口,大概知道落料的位置,炉床底部分布的四个测温点,排底流焙砂的位置,这样哪个温度点异常,就知道吹什么位置能让温度尽快恢复正常。
年轻人都说这样的培训最实用,以前炉况不稳定,光知道拿着压缩风管跟着老职工一起翻吹,却并不知道到底吹哪,现在终于知道了。
有心学习,哪里都有机会;有心教授,哪里都是课堂。生活中、工作中处处皆有学问,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学到本领。
硫酸上的突击队
以女职工居多的硫酸工段,每次系统检修,女职工都安排坚守正常生产系统,然后再组建一支80后、90后青年检修突击队。
80后班长杜军和张闪,经历大大小小的抢修、检修已经数不清,工作该怎么干门清,两人各带一队人马。突击队员樊剑、梁建强也是80后,善打硬仗,检修中脏的、累的总是冲锋在前。李强、赵林、郝斌等虽说是90后,却也不甘示弱,干吸塔上拉丝网,烟气管道里清酸泥,酸冷器前疏通堵点,初生牛犊不惜力,干起活来很火色。
管道里清酸泥,防酸连体服、防毒口罩、面罩、胶鞋、乳胶手套一样不能少,用铁锨在管道里清20分钟,出来一脱劳保,滴水的头发,湿透的工作衣,帽子、手套一翻,一手掌水。检修以来,青年突击队共从60余米长的烟气管道里清理出500袋约10余吨的酸泥。
今年拉丝网、清丝网的检修项目,硫酸检修突击队只用了6个小时,创检修以来最短工时。拉丝网是件费力气的活,长期的高温、酸泥腐蚀,丝网往往变了形,结结实实的卡在卡槽里。张闪、樊剑、李强、赵林四个人用上铁钩、撬杠,前腿弓,后腿蹬,憋足气,使出劲,丝网却耍任性纹丝不动,敲一敲,别一别,再合劲,再用力,丝网终于投降,嗖的一下被拽出来。四个人整整在干吸塔上呆了6个小时,喝下一桶水,水转化成汗,湿透四个人的衣服,直到晚上10点下塔,四个人累的走路都是撇着腿,路线都是“S”形。
经历检修,也是经历成长,豫光的每一个青年都是在检修中褪去稚嫩和青涩,脸上的汗水、手上的新茧、胳膊上的乌黑、背上的酸痛是劳动的印记,印记撑起承担的脊梁,便是成长的标识。
技改中的前后絮
锅炉系统的爆破清灰升级改造是此次一期检修中的重大技改项目,项目负责人是王军旗,焙烧一工段副工段长,打完炉结,他就全程跟踪在锅炉改造现场,负责全面沟通、协调。
一期系统的锅炉清灰装置安装于2004年,该装置前后已经过三次扩改,目前主要存在系统装置老化,故障率高,运行消耗高,职工劳动强度增加问题。
面对存在的问题,锌业一厂技术人员多次集思广益,积极改进。2014年年底至2015年年初,副厂长张纪红、动力厂副厂长冯长征、设备处曹卫卫、副工段长王军旗先后到巩义康百万、郑州鑫泰、洛阳万山、陕西商洛等进行考察,回来后起草了爆破清灰升级改造的项目方案,经过不断开会讨论方案,现场论证,确定最终版方案。
此次改造方案本着安全监测完善,方便操作,调节简单的原则,将原有三套系统整合为一套系统,采用新设计的混合点火罐。改造后布局结构将更加集约化,操作更加方便,职工劳动强度降低,作业安全系数提高。
今年7月份,机修工简易设备制作安装后进行了冷试和热试。冷试效果非常好,热式效果时爆破声音不太响亮,目前已经进行改进,增加了保护风,并对保护风喷头进行重新改造制作。
本次负责实施技改的是锌业动力厂制作班,在检修实施过程中,为更加优化管道布局和便于维修,王军旗不断提出自己的意见,一再沟通要求施工人员一改再改,次数多了,大家看见王军旗就头疼。施工安装,王军旗发现提供图纸和现场不符,图纸先后改动了十余次,PLC柜、程序及防线方案分别改了3次,因为不断改动,原预备到位的材料不够用,又进行了二次组织。且因为和锅炉更换对流管束交叉作业,目前工期延缓,但维修制作工、仪表安装工加班加点,力求技改项目达到最好效果。
检修作业苦不苦?苦!检修作业累不累?累!可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团队的力量。面对苦和累,我们的职工,我们的团队始终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迎战,用苦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
“多少次挥汗如雨,只因为始终相信,去拼搏才能胜利。”8月17日晚上8点,锌业一厂焙烧炉点火升温。检修会战,锌业一厂坚守、坚持、坚定最后的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