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建国60年,看我们矿工吃的变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我们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华丰矿区职工来说,建国60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吃了。由饥饿而温饱而小康而健康,矿区职工的吃发生着巨变。
我们华丰煤矿是一个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井。解放前,倍受资本家剥削压榨和日本法西斯蹂躏的矿工吃不饱、穿不暖,生命朝夕不保。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之初,矿区职工家属还吃不很饱,但心里不慌,因为毕竟有吃的了。八十年代早中期,职工家属可以吃饱了,但总是粗粮一半,细粮一半。八十年代后期,职工家属吃的更好,细粮占了大部分,好一些的职工家庭已全部吃细粮了,蔬菜也丰富起来。九十年代初,除主食以外,,职工家属更加注重蔬菜了肉食了,人们吃饭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了,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大棚蔬菜的推广,职工家属不再有啥吃啥,而是吃啥有啥了,鸡鸭鱼肉可以随心所欲地吃了。九十年代后期至现在,职工家属是吃啥也感觉没味了,吃什么都感觉吃腻了,也不知道吃什么好了,但吃的东西里面农药、激素等东西多起来,吃什么东西也感觉不安全了,好东西吃多了以后,人们又想法设法地吃粗粮,挖野菜。这是改革以来矿区职工吃的变化的写真。
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很长一段岁月里,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票证。那时,矿区居民们购买粮油,要用《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并到专门定点的粮所排队购买,有时侯,为购买粮油要排上几天的队,粮所门前长长的队伍成了当时的一大景观。记得七十年代,我十多岁的时候,随父亲到食品店排队买肉都专爱挑肥的,谁家买了一块全是肥的,那可是捡着大便宜了!因为肥肉油多,做好了吃上一口可解馋,能够回味好几天。不仅这样,把剩下的肥肉拿来熬成油平时做菜用,增加一点油水,熬完的肉渣还可以包成饺子过年。七十年代末,我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就1.5元的菜票,吃个大锅菜就不错了,吃个“两毛的菜”就是最高级的享受了。那时候下井也没有班中餐,自己带上两个馒头,一半块红心水萝卜,有条件在防爆灯上烤着,吃的时候,满巷道里都是馒头的香味。
随着改革开放、矿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职工在“吃”的方面越来越好了。就说我们华丰矿,职工下井不仅有班中餐,矿上还根据营养学的原理,免费为下井职工发放两包高钙、高纯度的“矿工专用奶”,解决井下职工营养不均衡的问题。职工食堂再也不是单一的大锅菜了,炒的、炖的、蒸的、煮的、荤的、素的、粗的、细的统统列入职工食谱,职工餐桌丰富多彩了。矿区再也不仅有食堂,饭店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什么“家常菜馆”、“辣菜馆”、“麻辣菜馆”等各类菜系的饭店一应俱全,职工平时下个馆子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现在职工家庭的年夜饭也订在了饭店里。不仅如此,华丰矿的职工生日宴会更是让人津津乐道。每月的16日,华丰矿职工餐厅内济济一堂,充满欢声笑语,每个餐桌上一只特大而精致的蛋糕镌刻着“生日快乐”几个大字,该矿每月的16日为本月份出生的职工集体过生日。宴会上,进行文艺演出,邀请部分矿工的母亲、妻子、孩子参加。矿领导致贺词,并为矿工发放100元面值的生日贺卡,共同分享生日蛋糕,共享生日快乐,共叙亲情,畅谈企业的发展前景,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气氛。
看矿区职工吃的变化,回顾建国60年矿区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感到自豪、感到幸运。职工吃的好了,生活越来越幸福了!
山东省宁阳县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华丰煤矿宣传科(宁建民)
邮编:271413电话:05387844237
2009年8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