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2|回复: 3

[深圳新闻] 深圳 秘密营救800余文化名人

发表于 2015-8-30 19:13: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00_28798_86ce77db4104bd8(2).jpg



纪念馆里的胜利大营救雕塑像




500_28798_86ce77db4104bd8(3).jpg

文化名人到白石龙的第一晚,就睡在天主堂内用稻草铺的地铺上


  1942年春,香港沦陷不久,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的指示,在中共广东地方组织、香港中共地下组织和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周密部署下,800多名被日军搜捕的进步文化界人士和重要的爱国民主人士,静悄悄地从日军封锁下的香港神秘“失踪”,数月后安全抵达抗日后方和根据地。这就是被史上称为“秘密大营救”的事件。


  当年,大营救撤离主要有四条路线,1.从九龙走东线;2.从九龙走西线陆路;3.乘民船走东面海路;4.走西部海路。


  为了重温70多年前这段尘封的历史,记者来到作为西线陆路经停点之一的深圳市福田区水围村,以及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白石龙村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对一些老村民及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


  精心筹划 周密部署


  开始秘密营救


  1941年12月25日,日本占领香港。当时,包括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梁漱溟等在内的数百名知名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尚在香港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处境危险。


  当天,中共中央急电周恩来、廖承志、潘汉年等,要求多方设法保护并帮助旅港文化人和民主人士撤离港九,将他们转移到东江抗日游击区等地。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多次急电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人,要求坚决执行中央指示,并就安全撤退、转移、安置和经费等问题作了具体指示。


  经过精心筹划,周密部署,妥善安排,一场规模庞大的“虎口营救”行动,于1942年1月迅速而秘密展开。


  1942年元旦,营救工作正式拉开序幕。首先是廖承志、连贯、乔冠华等人先试走水上交通线,并在沿途检查和布置接待、转送工作。2日晨,扮成香客的廖承志一行撤出香港九龙市区,当晚沿东线乘船,于次日凌晨到达沙鱼涌,并到达广东抗日游击队惠阳大队所在地田心村。作为大营救组织者又是第一批“被抢救者”,他们终于脱离“虎口”,到达根据地。


  水围村民驾虾艇


  接送文化名人


  与廖承志等人走的路线不同,文化名人们是从九龙走西线陆路到白石龙,这段路有100多里,沿途有日军的封锁线,有大大小小土匪的山头,必须派出足够的警戒人员才能确保安全。


  王作尧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11日清晨,第一批文化人离开九龙向青山道出发,这一队有茅盾、邹韬奋、戈宝权、叶以群、于伶等数十人。青山道是难民们的必经之路,他们化装成难民的样子,有的身上背一小袋米,有的带些简单的包袱,把眼镜、钢笔这些知识分子用的东西都收藏起来。


  深圳市福田区水围村,毗邻深圳河畔,与香港隔河相望,是这次大营救西线陆路经停点之一。


  水围村的五位老村民及深圳市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秘书长李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那一段辉煌的历史。


  李建国生动地给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黑黑的夜幕深处,隐约地渗出几点光亮,很弱,但随着狗吠声由远及近地传送,那光亮也渐渐变得清晰……最后,光亮在河对岸停住,熄灭了。又过了一阵,这光闪烁了起来,它所显示的是上级约定的接头信号。庄欣同连忙将早已握在手中的电筒举起来,按照约定将回应信号发过去,等再次得到河对岸回复暗号后,他向在黑暗中等待的庄彭、庄福泽等人发出暗号。随即,几条虾艇钻出草丛,迅速抵达深圳河南岸。


  当人员和物资安全抵达北岸的水围码头,先期已潜伏在附近的抗日游击队指战员现身了,他们在庄泽民带领的巡丁队掩护下,分批护送,向北转移。


  李建国说,在这次大营救中,水围村的庄泽民、庄欣同、庄彭、庄福泽等许多青年,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虾艇穿梭往返于深圳河两岸,为大营救的顺利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历时六月 行程万里


  足迹遍及十余省市


  李建国告诉记者,离开九龙的第三天,文化名人们终于踏上进入游击区的最后几里路程,这时,大家又高兴又紧张,目的地近在咫尺,又似乎十分遥远,因为还要通过宝深这条最危险的封锁线。


  从1月底到2月底,是营救工作最紧张的日子,每隔一两天就有一批人从香港偷渡到九龙,每批少的十来人,多的二三十人,多数人走西线到宝安,少数爱国民主人士容易暴露身份,或因年老体弱、不适宜跋山涉水的,则安排他们走东线。作为营救重点对象的何香凝、柳亚子等人,则被安排乘船从海路撤离。


  一批批进步的文化人接踵而到,僻静的白石龙变得热闹非常。在白石龙村附近及羊台山麓,先后建有丫鬟山、大把窝、深坑、扬美泥坑、蕉窝等草寮招待所。稍大的草寮招待所宽5米、长15米,可住20多人;稍小的长宽五六米,可住10余人。


  经过短暂的休整,2月中旬,第一批文化人茅盾夫妇、胡风夫妇、宋之的夫妇、张友渔夫妇、廖沫沙、戈宝权、叶以群、胡仲持等10多人,由游击队派短枪队护送他们离开羊台山,到达惠宝抗日根据地的坪山田心村。然后继续经淡水、永湖往惠州,坐船到老隆,交给连贯同志接待,再转赴韶关、桂林、重庆,甚至苏北新四军等地。




  这场大营救历时六个多月,行程万里,遍及十余省市,共营救出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其家属800余人,其中,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300余人。此过程,无一人受伤,无一人被捕。这一壮举,蜚声海外,世人称颂。


  茅盾称其为“这是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为了让后人铭记这段激荡岁月的红色历史,深圳市政府于2005年在白石龙村旧址修建了一座“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展示了整个营救过程,并复原了公木坑兵工厂遗址、草寮招待所遗址以及丫鬟山后方医务所遗址等。

        来源:西安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 08:37:04 | 查看全部
此过程,无一人受伤,无一人被捕。这一壮举,蜚声海外,世人称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 08:37:17 | 查看全部
问好沙漠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09:51:54 | 查看全部
谢谢云飞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