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3|回复: 0

【大众创新全员创效】小革新做出大文章——东滩矿群众性小改小革工作侧记

发表于 2015-8-31 17:52: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技术创新是驱动矿井安全生产、效益增长的强大引擎。今年以来,东滩矿结合“大众创新、全员创效”活动,大力推进全员创新、岗位创新、自主创新,涌现出了一批有创意、敢创新、会创造、能创效的矿山发明家,他们以小博大、以新博强,通过小改小革为矿山保安全、促生产、增效益做出了大贡献。

“土专家”治理皮带跑偏有妙招

皮带跑偏一直是阻碍井下煤流系统稳定运转的“老大难”,人工调整劳动强度大不说,而且频繁停机维护也直接影响矿井生产进程。在东滩矿东翼第二皮带,由于运输距离长,皮带时常发生跑偏现象,最多时跑出半个托辊,该矿皮带工区负责人赵东赞很头疼。

难道就没有一个办法能攻克皮带跑偏难关,从而减轻劳动强度,确保稳定生产?在一次班前会上,赵东赞向检修班工长王三部提问。从学徒工成长起来的王三部是东滩矿无人不晓的“土专家”,虽然学历不高,但他爱学习,肯专研,善于用“土办法”解决机械设备难题,曾两次获得矿“实名操作法发明奖”。

王三部认真琢磨下皮带跑偏的真正原因,经他分析,是由于皮带缺少向心力,简单来说,就是托辊兜不住皮带。找到了根源所在,王三部建议工区在下皮带托辊架每隔一段安装一个上托辊架,这样就能及时纠正皮带跑偏,办法一经试用果然奏效。王三部的“妙招”比从厂家购买一套调偏托辊架要节约4000多元,既经济又实用。该矿把这项成果命名为“三部槽形托辊调偏法”,并在全矿煤流系统皮带推广使用,每年节约资金近12万元。

“老黄牛”发明“掩车神器”解难题

在东滩矿第六届“学、练、树”活动评审中,运搬工区李龙强申报的“新型掩车拿放装置杜绝掩车安全隐患”项目受到格外关注,得到了评审组的一致认可。

今年53岁的李龙强从事井下信把运输已经20多年,是一位踏实肯干的“老黄牛”。虽然工作经验十分丰富,但李龙强一直都有一个心结,就是井下矿车掩车器的安设、取出一直以来都是人工操作,尤其是在运输超长设备时,信把工经常要趴在地上掩车,稍不注意就会将手挤进车轮,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一天,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工地上的装载机是通过动力臂装置将铲斗推高或降低时,刹那间有了思路:“完全可以设计一种动力拿放装置,避免手臂与掩车器直接接触。”他将设计出的草图拿到单位与技术员不断讨论修改,因为拿放装置既要保证安全,还得便于操作与携带。

今年4月份,第一个“掩车拿放装置”制作成功。井下信把工通过该装置的操作手柄便可完成掩车器的安设与取出工作,无需再趴到车底下进行掩车,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安全系数,被职工亲切地称为“掩车神器”。

“高富帅”牵住掘进施工“牛鼻子”

“自从郭主管的‘金点子’能在集团公司获奖后,大伙以他为榜样,都开始争当‘高富帅’了。”4月29日,在掘进二区会议室里,刚准备中班下井的青年职工李斌和杨林议论着。

原来,郭主管是指该工区技术主管郭万里,因为在工作中创新能力高、技术经验丰富、施工标准帅,被工友们风趣地称为“高富帅”主管,在集团公司增收节支创效“金点子”表彰评比中,他提出的“大跨度岩巷交岔点安全、快速施工法”被评为三等奖。

煤矿岩巷交岔点俗称“牛鼻子”,有施工难度高、安全隐患多、工程量大、工期长等缺点,“牛鼻子”施工一直以来都是矿井岩巷掘进生产中的难点。

郭万里经过长期研究与摸索,创新总结出一套井巷“牛鼻子”交岔点安全、快速施工法。他将原有的挑顶扩刷施工方式转化为上山掘进,免去搭设脚手架的施工程序,这样既便于顶板管理,又提高交岔点施工安全系数与效率。在实际运用中,他们仅用时5天就完成了南翼轨道下山交岔点扩刷工程,缩短工期近2天,节约成本8.2万元。

综采一区李健的“可调式采煤机外喷雾装置”、综掘二区马广振的“帮部来压棚梁牙口崩落巷道修复法”、生产准备工区王帅的“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快速撤除自拉移梁”……如今在东滩矿,全员参与小改小革、创新创效已蔚然成风,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正迸发出推动矿井逆势高效发展的新活力。(梁广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