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针对冲击地压这一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自然灾害,济三矿坚持技术管理、科研攻关、先进装备并重的原则,突出监测预警、卸压解危,打出综合防治措施,实现了有震无灾,有冲无伤,近十年来,在冲击地压影响区域安全采煤8190万吨,实现了安全生产。2014年该矿被列为全国首批冲击地压示范矿井。
该矿坚持“先监测,后卸压,不解危,不生产”的原则,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冲击地压防治领导小组,配备负责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专职副总工程师,成立防冲办、防冲队等专职防冲机构。制定《防冲设计管理制度》、《防冲监测预警制度》等14项制度,完善《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了防冲材料、器具、设备台账、现场观测资料等基础台账,规范从防冲设计、技术管理、防治措施、现场监测预警、卸压解危等防治工作程序,使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步入科学合理、程序规范的轨道。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必知必会知识、事故案例、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等全方位提高防冲队伍素质,增强全员冲击地压危险识别、监测预警、卸压解危和个体防护能力。目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组建了158人的防冲专业队伍,达到了防冲机构齐全,人员充足,技术业务素质熟练,满足了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需要。
在采区和采掘工作面设计时,该矿严格按照冲击地压煤层开采设计原则,综合考虑资源回收和防冲安全要求,在综合分析应力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兼顾采深、煤层赋存条件、顶底板特征及地质构造等冲击地压影响因素,优化开拓大巷、采区巷道及工作面布置,严格坚持合理的开采程序、生产接续方向,尽量不形成高应力集中区及孤岛工作面,尽量不留或少留煤柱。针对因地质构造、巷道煤柱等原因难以避免而形成的特殊工作面,坚持先采小面、后采大面的开采程序以降低冲击地压危险程度,尽量避免在应力峰值区域进行采掘活动以及因设计不合理而形成高应力集中区。出现应力集中区,严格强化现场监测预警及卸压解危措施落实,发现异常及时实施大直径钻孔卸压、高压水力致裂和深孔爆破卸压工程。加大顺槽超前支护距离,提高支护强度,保证足够的安全空间,降低开采强度,减缓对应力集中区的扰动,使其缓慢释放压力,降低冲击危险程度。
该矿大力释放“第一生产力”的能量,引进波兰SOS微震监测系统,全时空、全天候实时在线对岩体震动信号采集、记录和分析及矿震三维定位和能量计算,装备了冲击地压在线监测KJ550系统,购置3台KBD5电磁辐射仪,满足了现场冲击地压监测预警需要。该矿与科研院校合作,强化科研攻关,探索出多种冲击地压防治新技术。为“全时空”摸清采动应力分布、支承压力分布及采动期间应力变化情况,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开发“综采工作面冲击地压实时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对高危工作面冲击地压的在线监测和预警。实施“大直径深孔爆破切顶卸压技术”,采用超深孔现场自动配药、自动装药、自动封孔技术,使得坚硬厚层砂岩顶板中形成有效的爆破预裂面,降低并消除冲击地压危害程度。同时,结合矿井实际,探索实施的高压水力致裂技术、地层CT层析成像反演技术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得到了同行业的认可和推广。(李苏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