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废话与绰号的价值
顾盛杉
一般说来,在交际场合应当长话短说,少说或不说废话,对别人的外号即绰号也应慎重呼叫。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讲些“废话”,喊喊“绰号”,却可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发挥有助于交际成功的价值。
“废话”有助于建立或维系正常的人际关系。初次相识或熟人相逢免不了要寒暄一番。除了用点头、微笑或握手等非语言形式表示,通常说的都是些“废话”,如“您好!”“久仰久仰!”“吃过了?”“下班啦?”“散步啊?”等等。对于这些话,交际双方使用和接受的仅仅是一种表层形式,而且一般谁都不会去认真理会其中所蕴含的内容。人们只是把它当作向对方问候、传递友好感情的一种手段。不难想象,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人们要不是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些废话,那么人与人之间必然会显得生疏,甚至发生隔阂,也自然少了许多友情、亲情和欢乐。
“废话”有助于突出强调语言的重点。与人交谈中,为了突出强调自己阐发的内容,通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反复加以陈述。向下属布置重要任务时,也往往会反复强调它的时限性及其注意的问题。如此重复同一话语,实际上是在说废话。但此时此刻,废话不废,它以反复表达、连续刺激的方式起到了突出、重视和强调的作用。
“废话”有助于创造和谐的交谈氛围。表达者根据不同的对象和言谈内容,有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一语中的;有时却需要先说些无关痛痒的废话,绕个弯子,以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效。虽然是短话长说,却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此外,有些突发性事件或噩耗凶险之类的消息,要是直言不讳,恐当事人一时难以承受,甚至发生意外。这时也需要用些废话先作铺垫,再暗示点化,徐徐道出。虽说多费了一番口舌,但就是这无关宏旨的“废话”起了“降温”作用,使得当事人能够比较理智地接受不幸的事实。
交际场合有时也少不了“绰号”的运用。善意的“绰号”既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充满和谐增进友情亲情,也有助于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革命导师马克思给女儿燕妮写信,称她“亲爱的乔”,称劳拉为“亲爱的洛蒂”,称爱琳娜为“我的杜西”;而他自己署名时,或用“你的老头子”,或用“你的摩尔”。女儿给爸爸写信,很少写“亲爱的爸爸”,而常常用“亲爱的查利”、“亲爱的主人”。马克思的绰号就有:查利、主人、摩尔、老尼克、蒸汽机等。燕妮的绰号最奇特,竟有“皇帝”、“中国皇帝”之称。绰号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家庭气氛,体现了马克思父女之间亲密无间的至爱亲情。
“绰号相谑是心理相容的标志,是心理彼此认可的产物。”这话不无道理。不过,以绰号呼之一定要有个前提,那就是人家乐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