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90|回复: 4

[修东悟语] 宠辱少惊人自在--《道德经》札记之十一

发表于 2015-9-3 11:45: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前几日,与几个文友相聚,免不了谈论一些时事,说及现在的人们,大都精神空虚,思想浮躁,玩心不退,能静下心来写点感想总结点经验撰点论文的少之甚少了。于是我想到了名句,叫做“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读老子的著作,其中也有一篇这样的文字,叫做“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才觉得有些茅塞微开。这烦躁,这浮躁,这骄躁,该是看宠辱太重,议去留太多,是实际主义在作怪。这更说明,一个人修成“正果”的火候以及达到宠辱不惊、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还有不小的差距,自己以为,今生,能做到“宠辱少惊”就不错了。
        说到宠辱不惊,这对于在职、非在职的人,都是个敏感的话题,议论不乏的命题。很显然,宠辱不惊,是个大境界,高境界,深境界,一般人很难做到。生活在人世间,就要与天斗,与地斗,甚至与人斗,方显其乐无穷。在这些接触中,或荣或辱,或明或暗,或福或祸,或誉或毁,患得患失……都有个如何看待得失、对待宠辱的问题。本来,荣辱,就是别人对某个人的看法,而不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试想,如果能够做到受“宠”时,也就是在顺境时,不得意,不张狂,不张扬,不胡作非为,能沉稳地把握自己;在受“惊”时,也就是在逆境时,不失意,不气馁,不与人叫板,不耍小伎俩,不借机毁人,能镇静地自得其乐,确实就很不简单,最终能成大事了。
        因宠而惊显幼稚。得到领导的赏识,得到上司的奖赏,或是按资排辈顺理成章地擢升职务,或是关系开道实现愿望,因而语惊四座,娇柔做作,这时显示的是不成熟,少了冷静和考虑问题的周密。看清“宠“的来历、途径以及进展,知晓宠与辱仅是一步之遥,也就少了许多的“惊”。
        因辱而惊显浅薄。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仕途不可能扶摇直上,工作关系不可能不磕磕碰碰,于是受辱就成了自然。因辱而惊,垂头丧气,情绪低沉,意志削弱,就少了许多的精准、精确,更少了许多的大气和应有的度量,说明一个人的阅历还有欠缺,经历还不丰富,为人处事的能力还很浅薄。
        宠辱的判断标准在自身。很欣赏老子的名句“大患若身”,之所以我们经常地挂念宠辱,担心宠辱,因宠辱缠身,因宠辱而惊,还是个太看重自身的原因。把自己放到了不该放的高度,很是在乎外界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甚至有时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时常揪心别人怎么说自己,缺失的是自己对自己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把个人得失看淡些,把宠或辱之后的道路看远些,把自己发展的信心看足些,这时的精神境界就不容易被世事流言所摧垮,被无形的闲言碎语的无边无际甚至是不着调的评价所毁灭。
        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方宠辱少惊。老子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分明是说,天地能长久,就是因为不关心自己的生存。“外其身而身存”,更是说,把自身置之度外,反而能保护自己的存在。站在一定的角度,看人生长短;时不时以一个局外人的思想,考虑自己的处境;经常地来个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考虑别人的难处,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就为“宠辱少惊”做了自在的铺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4 10:52:16 | 查看全部
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考虑别人的难处,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就为“宠辱少惊”做了自在的铺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6 14:11:15 | 查看全部
宠辱少惊,方成大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8 16:00:28 | 查看全部
感谢修东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9:2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