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竿山水一竿情
“走,钓鱼去。”时下,双休日或黄金周,很多城里人热衷的口头禅就是这句话。作为一种新兴休闲方式,垂钓业给人们节假日生活增添了好去处。
谚语有云:“天悠悠,地悠悠,钓鱼的人儿无忧愁。”你看,杨柳依依,碧水盈盈,夕阳残照,芦荻纷飞,那大河边、小溪畔、荷池旁,坐在石墩上、滩头上、船梢上的垂钓者,手执钓竿,丝纶慢卷,凝神屏气,细观动静,只待涟漪初起,浮标下沉,便扬臂抬竿,继而起身,或有或无,或鱼或虾,都是一笑一乐。那种轻松悠然,那种宁静安祥,真使人神清气爽,万虑皆消。
钓鱼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活动,历代诗人也留下了不少垂钓诗,情趣盎然,脍炙人口。
唐代隐士张志和,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唐肃宗时曾待诏翰林,后贬南浦尉,此后他厌恶官场,不再出仕,当了和尚,自号“玄真子”,放浪江湖,常来往于太湖附近各地,整日与山水渔樵为友,自称“烟波钓徒”。他写的《渔歌子》一词,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宛如一幅情深意浓的春钓图。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词写渔夫,也是作者借写渔夫的生活写自己隐居的情怀。它描绘出一幅桃花汛期春江水涨、烟雨迷蒙、鸟飞鱼肥、渔夫垂钓的图景,描绘他隐居江湖、自由自在、恬淡自然的乐趣。整首词用语平易通俗,流畅自然。青山碧水,白鹭红桃,青笠绿蓑,斜风细雨,色泽鲜明而柔和,境界宁静而活泼,十分谐调。作品以淡远之笔,写自在之情,诗人悠然自得之态可见。其中“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句,内容看来浅近,但细细品味,其中却有所寄托。有了蓑笠的遮护,又何愁风雨。言外之意是,退隐垂钓于江湖,怡然自乐,官场上的风雨又与我何干呢?
和他同时代的大诗人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则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内涵深刻、诗意隽永的风雪寒江垂钓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描绘了一幅白雪盖地、人迹罕见、连飞鸟也不出林的肃杀冬景。在这样寂静的背景中,一个孤单的老渔翁独钓寒江。这意境美极了,空阔寂寞的气氛,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在从事政治革新失败后的不屈和孤傲的心情。
宋人朱敦儒的《好事近》,则为人们捧出了一幅海市蜃楼般的夜钓图。“晚来风定钓丝闹,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读来如身临其境。
唐人储光羲,开元十四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后因接受安禄山所授的伪职,被贬岭南。他写了一首出色的《钓鱼湾》:“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出钓鱼湾满含春意的景色。那绿湾、杏花、清潭、鲜荷,处处皆是春色。“春深杏花乱”更是写景佳句,写出了杏花纷纷绽开的动态。“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一联,描绘钓者的心态细腻生动。末两句写出日暮系舟垂钓,是为了等待“情人”,使整个画面别添了一层生活情趣。
被杜甫盛誉为酒中仙的大诗人李白,号称海上钓鳌客,咏钓诗虽不多见,但他“以虹霓为丝,以明月为钩”的名句,表现了诗人放荡不羁、豪气纵横的气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诗人不同凡俗的远大志向。
咏钓诗中不乏应酬之作,譬如解缙咏皇帝钓鱼的诗:“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抛荡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作者对垂钓的形象描绘,朴素自然,同样受到了后人的喜爱。
刻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内的《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五代时无名氏所作的《浣溪沙》也值得一读:“倦却诗书上钓船,身被蓑笠执鱼竿。棹向烟波深处去,几重滩。”寥寥数笔,仿佛信手拈来,表达了作者流连于碧波之上、徜徉于江湖之间的欢快,有一种超尘脱俗之感。
垂钓是有益于身心的娱乐,欣赏垂钓诗作,也能陶情冶性,有雅兴的读者,不妨一读。(顾盛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