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25|回复: 2

[楹联] 亭 趣

发表于 2009-9-6 11:07: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亭 趣

    中国建筑中的亭子给历代文人留下许多佳话。著名的如王羲之吟咏的绍兴兰亭;杜甫在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挥笔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佳句;欧阳修在滁县做太守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苏舜钦官场失意后在苏州购地筑成沧浪亭;合肥包公祠和明教寺内,各有一座秀丽玲珑、结构精巧的井亭;北京颐和园中有各种体形的亭子四十多座,其中的廓如亭八角重檐,面积有一百三十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另一座铜亭,全部铜铸,重二百零七吨,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

    全国各地还有不少既富有观赏性,又富有纪念性的亭子。如杭州西湖的为纪念宋代诗人林通的放鹤亭,山东菖县的为纪念文艺理论批评家刘勰的文心亭,广东潮州的为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韩亭,江西九江的为纪念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亭。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嘉定县南翔镇古琵园的竹枝山上那座"缺角亭"了,因建筑时为抗议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占我东三省,乃故意缺其东北角,以示国人哀痛之心情。最奇妙的莫过于山东蓬莱阁后面的避风亭了。冬天亭外北风呼啸,即使门窗大开,亭内却无风吹人,夏日台风过境,亭中门不闭也无风袭来。这是因为亭外临海一面,有堵三四尺高的护墙,墙下万丈绝壁直插海面,而海风拍击绝壁后便垂直上升,经护墙遮挡,从避风亭顶掠过。可见我国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和掌握建筑科学的高度水平。

此外,云南傣族的佛教徒,仿照释迦牟尼帽子的式样,在励海县景真山上建了一座八角亭,它的八个边各有十个人字形屋脊,层层收缩,最后形成尖形亭顶,十分别致。

    我国古时或山市人烟攒集处,或峻途村落稀少处,或江流两岸待渡处,往往有亭子翼然高拱,供过往商旅纳凉歇脚、避雨饮茶或亲朋好友迎送话别。不少亭子还于楹柱饰以妙趣横生的联语,或写景状物,或叙事说理,或晓谕劝勉,或插科打浑,无不解人疲乏,冶人性情。如:贵阳图云关,为古驿道必经之峡口。明清以前,这里曾是迎送使臣的接待站。山上有亭且有联云:"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一亭俯看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它警醒世人:世途多艰险,切勿误入歧途力进取,才能"赶上前人"。湖南某地渡口有凉亭,胡云章题联云:"转瞬即天涯,坐坐吃筒烟去;掉头多地主,看看等个船来。"车站候车,渡口待渡,本是十分心焦之事,有此凉亭,可以无忧;有此佳联,不怕寂寞。就怕一味吃烟论古,误了正事。福州南门外有茶亭,其联云:"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好山多情,好水无忧。置身山水,超然物外,其乐无穷。但路人总是来去匆匆,有心饮茶,无意赏景,实在令人遗憾!

    杭州九溪十八洞茶亭有樊樊山所撰一联:"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小住可以,吃茶也行,可不会唱歌如何是好?不知樊山先生是否愿意代劳?否则,"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 。

顾盛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2:19:52 | 查看全部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21:31:35 | 查看全部
学习,获益。
欢迎大器晚成老师常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