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9-4 22:29:27
|
查看全部
隐性知识管理策略
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最终是为了通过对隐性知识的挖掘、转化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对现有隐性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制度设计、激励、文化营造等手段克服障碍以实现隐性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共享。这一思路最终可归结到企业知识文化的创建和隐性知识开发模式的构建
Ø知识文化的创建
要营造一个人人愿意与他人共享隐性知识的氛围和文化。在现实中,员工之间的知识垄断、互不信任及利己主义等都不利于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企业应根据知识管理的现状,努力塑造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知识文化。
学习:主动学习和成长,以创新精神挑战不可能之事;
和谐:良好的团队合作、相互信任的氛围,以创造充实的工作和人生;
行动:员工积极主动地将知识共享贯彻到日常行为中;
反思:不仅总结成功经验,也要形成失败经验反思机制;
生态:企业内形成了网络式的知识分享环境,知识社区成为组织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知识文化的建立有赖于知识文化变革推动,从“文化变革推动”来看,核心在于有效的“员工转变促成”。“员工转变促成”更多地需要员工在体验中潜移默化,而不是行政性的命令推动;“员工转变促成”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由企业高层、主管、员工的共同努力来推动,而不能仅靠单一的个体行为;“员工转变促成”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局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员工转变促成的过程中一般会遇到三种阻力,分别是不知道、不能够和不愿意。
金字塔的底层是“不知道”,这意味着员工对转变缺乏充分的认识,即没有行动也没有方向,这就需要通过清晰的共识和沟通确立明确的、为广大员工所认可的目标,激起广大员工同现状告别的愿望和决心;中间层是“不能够”,这就需要在组织上强化团队、全员参与,特别是管理层需要成立强有力的推动团队,制订清晰的变革管理计划,并有效地实施和监控计划来给予充分的支持;还需要进行培训以让员工改变心态和获得必要技能,以保证组织的变革和员工的成长和谐、同步地进行;金字塔的顶层是“不愿意”,因为变革意味着需要放弃某些旧的习惯、模式和方法,这就需要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加以约束,同时人力资源部应辅以配套的跟进措施,制定有效的措施激励,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管理的变革活动中去。
Ø隐性知识开发模式的构建
隐性知识只有被显性化或被传递后才能发挥其作用。下面介绍几种适合知识密集型企业隐性知识充分开发利用的方式:
创建知识社区。结合网络社区的优势与特色,沿用网络社区的互动机制,建立知识的讨论空间,例如讨论区、专栏、留言板、聊天室、公布栏等。知识社区能让内部员工选择特定的专业领域,与其他具有相同专业的员工,频繁地互动进而达到知识的充分共享。建立知识社区必须要解决好三大问题:如何提升人力;如何鼓励发言、形成共享;如何挖掘有价值的知识。
开展专业内、专业间的交流会。同专业领域交流会:针对一个项目的具体问题或专业内相对大的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同专业交流会,可解决特殊的技术或商业问题,从小组以外的同事那里获得帮助,提倡了相互学习的风气,并可在员工间建立强大的联系网络。跨专业交流会:针对员工特殊知识结构需求而专门定制的交流研讨会。通过跨专业领域的研讨有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以及潜能的发挥。
将项目小组优秀的工作方法作为标准加以推广。即使知识密集性工作具有非标准化、不易复用的特点,但这并不说明其业务过程中所有的内容都需原创或都不能借鉴。实际上,对于大部分项目来说,这些工作方法和工具表格的借鉴率达到80%以上。
总之,隐性知识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的主体和核心。对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使知识能最大程度得到复用,是知识密集型企业规模化发展的核心。知识密集型企业必须深刻分析自身知识的特点和结构,在创建适合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前提下,对现有的隐性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利用并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