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7|回复: 0

【基层明星】“创新明星”周朋云的“星光大道”

发表于 2015-9-5 16:53: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月10日晚11点,老周刚睡着,工区打来电话。井下六采猴车紧急换绳,工区领导不放心安装质量,希望老周来把关。

老周回工区后立即下井,跟着工友们一起顺利完成换绳,再上井时天已经亮了。

这个人叫周朋云,鲍店矿运搬工区机电班副班长。在工友和工区领导心目中,老周就是技术权威,有他在,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老周给身边人的最大印象,却不仅仅是技术权威。

今年以来,公司上下热烈开展“大众创新、全员创效”活动。当老周大量的创新作品在鲍店矿双创基地展出时,“周鹏云”这个名字才被人们所熟识。在成为创新明星之前,行事低调的老周一直蛰伏在自己的岗位上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醉心于自己的革新发明,沉浸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创新王国里。

探访创新明星的蝶变之路,能够发现老周的经历,恰是揭示普通职工如何结合岗位工作参与创新创效的成长启示录。

善于发现问题,工作经历就是一本创新台账

为保障井下运输安全,下井物料要求限宽,副井口安装了限宽门。老周在第一次看到限宽门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指出固定限宽门框应该换成活动标杆式的,防止运料人员在通过限宽门时不小心碰到门框,在保证发挥作用的同时,避免安全隐患。

由于限宽门已经安装好,老周的建议并未在第一时间得到采纳。但是很快,运料司机们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个隐患。最终,限宽门按照老周的设想,改成了活动标杆式。

这种遇到偶然问题提出的创新点子,在老周身上很普遍。在老周眼里,作业现场环境复杂,可改进的地方有很多,脑海里闪出的创新点总是层出不穷。

在其他矿山企业曾经出现过猴车断绳事故后,工区特别加强了猴车的维护管理,专门组建了猴车班。新班组急需一名业务过硬的技术大拿负责技术管理,符合条件的自然非老周莫属。

来到猴车班后,老周敏锐的目光开始过滤起每一个设备部件和每一个运行细节。

最先发现的问题是猴车钢丝绳缺少断绳保护。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后,老周发现尚没有厂家提供这种专门的断绳保护装置,行业里也普遍没有安装这种装置。没有现成产品可买,也没有现实的经验可以参考,考虑到确实存在断绳的安全隐患,老周立即着手开始了自主研发。

很快,老周的猴车断绳保护装置研制成功。经过试验证明,这个成本不超过100块钱的简易装置,灵敏度高,可靠性强,在钢丝绳出现极小部分断裂时即可触发停电保护,方便维修工及时维护,能够有效避免断绳事故,彻底解决了影响猴车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

在老周负责猴车班之前,猴车坠砣钢丝绳每两个星期要换一次。工友们也习惯了每两周进行一次的换绳作业,没人觉得有问题。但是老周了解之后,发现钢丝绳磨损过快的原因在于坠砣过重,他根据动滑轮省力的原理,将原来的定滑轮改造加装动滑轮,减轻了钢丝绳的负重,明显减轻了磨损,现在只需要一年换一次。

老周在机电班的时候,工区所有的创新项目中90%出自机电班,后来老周去了猴车班,90%的创新项目又变成了来自猴车班。老周在哪,创新项目就在哪。

“创新从来不是为了创新去创新。只有结合现场实际,怀着对工作负责任的心,多观察多思考,多考虑设备运行的是不是最优状态,还有没有安全隐患,有没有改造空间,可不可以做的更好,创新就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会的我就多干点,不会的我就多学点

困难户洗车店是鲍店矿扶贫助困项目,由一些困难职工家庭联合经营。

热心公益的老周喜欢照顾这家生意,这天像往常一样把车开进洗车机。洗车机的滚筒飞快转起来,但是没转几下却突然停了。

洗车机是店里新近购置的大型设备,这是第一次出现故障。

洗车店经营者们大多是困难女工,店里没有专门的维修人员,厂家服务一时也来不到。排队等待的车主开始催促起来,经营者们很着急但却不知该怎么办。

此时的老周一直在观察洗车机的结构构造,老周问他们需要他帮着看一下么。有人认识老周,知道老周是技术专家,困难女工们欣然允许。

“以前我也没接触过洗车机的维修,但我觉得再陌生再复杂的设备,机械原理应该都不复杂,只要弄懂原理,应该就能想办法排除问题。”

果然,老周打开洗车机后检查发现,问题在于洗车机滚轴的一个固定销子断裂导致齿轮打滑。找到备件更换之后,设备恢复正常。

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中,老周也是这样,遇到没有遇过的新问题时,从来没有畏难而退,反倒是有些欣喜。“遇到新问题的时候,找寻解决方法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探险之旅,只要用心观察、认真寻找,总会找到开启宝藏的钥匙。”

很多人为老周觉得亏,很多项目都够资格,却没有申报过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也很少参与创新项目评比,就那么痴痴地自己搞发明,实验成功了跟领导说一声去现场就给改造了,更有很多时候在现场遇到不合理的地方自己随手就给改造了。创造的经济价值和安全效益具体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老周自己也没有统计过。

“什么都不图,仅仅是因为喜欢。喜欢通过小改小革把不合理的地方改造合理,喜欢通过创新发明让设备运行更稳定,更高效,更安全。

“会的我就多干点,不会的我就多学点。通过创新来创造价值,能极大满足个人的价值感。”

分到他的班组,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新分来的年轻职工实习期结束后,面临分配班组。工区领导宣布分配决定后,分配到周朋云班组的几个年轻人面面相觑,表情复杂。

通过实习期的几个月接触,学徒工们对几个老师傅的作风已经有所了解。

“学技术,找老周”,一直是工区里的共识,我们年轻职工也深有体会,跟着周师傅确实能学到真本事。

但是,周师傅创新发明这么多,其实很多都来自于他工作中经验的积累,跟他工作作风直接相关。在工作中,任务没完成,问题没解决,周师傅是肯定不会放我们走的,什么时候解决问题什么时候下班。

“跟着周师傅干,就意味着上井晚,加班多,义务奉献多,钱不多拿,活不少干。分到他的班组,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带着几分不情愿,学生们开启了与老周之间的师徒模式。

老周带徒弟的方式很先进。在生产现场是“启发式授课”,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现场情况,自己分析问题原因,上井后还要召集学生“头脑风暴”,集体研究讨论解决办法。

老周宝贵的经验财富是他教学的另一法宝。每次在学生们苦思冥想找不到方法的时候,老周的点拨都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解疑释惑,让学生们深刻牢固地把知识和技能学到手。

谈起当初学生们刚进班组时候的不乐意,老周乐了,“谁都希望工作轻松一点,年轻人一开始有畏难情绪也很正常。但是不吃苦哪能学到真本事,你看看现在这帮小子,哪一个的技术不是个顶个的棒。”

据了解,老周的学生已全部取得高级工或技师职称,还有些已经成长为工区里的技术管理人员。

老周的言传身教也将他的创新精神影响到了学生。当初的年轻人们如今走在大众创新的前列,已经有学生取得发明专利,并有多个科研项目在各类评比中获奖,一大批革新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实际运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和安全保障效果。

成为创新明星之后,老周最近又消失在人们视野中。打听他徒弟才知道,最近工区里新安装单轨吊等一批进口设备,但是外方厂家维护总不能很及时。说明书全是外文,维修人员看不懂,下一步在大量使用新设备时必将给维护工作带来较大压力。为解决这个问题,老周目前正在潜心学习这些新设备的技术原理,决心找到自己的办法来维护好这些洋设备。

就是这样,在创新之路上,老周坚持以自己的方式,继续书写着光彩人生。(王智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