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9-7 18:01:30
|
查看全部
三、职业经理人不具备应有的自我改造能力
中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自恃在外企做过几年销售经理或副总经理,就自认为学会了外企的全部精华,到民营企业的田地里来任意随意耕种,整天瞎忙活,忙活得叫人跟着急。知识的局限性、信息的局限性、智慧的局限性都足以使他们瞎忙活。瞎忙活可不得了,最起码少赚钱、多赔钱。这些所谓的职业经理人他们没有获得过职业经理人的资职认证,有谁对他过去的业绩和表现做过综合评定,是否够做职业经理人的资格?是否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综合素质?
职业经理人应认识到他的价值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其市场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他目前运营的企业的规模、当前的业绩表现以及职业经理人生涯的业绩记录。如果一个职业经理人缺乏业绩的支持,他随时都面临被市场抛弃的可能。因此市场价值是职业经理人的生命,失去了职位,没有关系;失去了市场价值,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终结。
四、职业经理人不具备应有的公关管理能力
对人的尊重还包括对不同思维的容忍。你如果不能容人,你只喜欢提拔那些想法、做法和你一致的人,就会在你的周围聚集一批与你思维相似的人,那时你就很危险了,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周围的人并不能帮你,因为你们的想法和做法都如出一辙。管理是对的,但不要让人定型,让人定型的管理是企业的一大灾难。
怀疑和不信任是民营企业真正的成本之源。我们在强调管理的时候常常喜欢引用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们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人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规矩越多,管理成本越高,所以我们认为,民营企业管理最起码的一条规矩就是对人的尊重。我们谈管理,尤其是对人的管理,过多地强调了“约束”和“压制”,事实上这样的管理往往适得其反。聪明的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在“尊重”和“激励”上下功夫,了解员工的需要,然后满足他;而不是欺压他,然后解聘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