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12|回复: 4

黑白男女(开头)

发表于 2015-9-8 10:59: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者按:刘庆邦的最新长篇小说《黑白男女》讲述了矿区工亡矿工家庭的悲与喜。对于工亡矿工家属这一社会边缘的群体,作者长期关注,深入矿区捕捉素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饱满,真实立体,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本报自本期起连载,敬请关注。

                                            ●刘庆邦


    世界上人很多,以数十亿计。而以性别论,全世界不过就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男人和女人相互纠缠,互相依赖,男人离不开女人,女人也离不开男人。男人没有女人衬着,就失去了男人的本义,不能算是真正的男人。女人离开男人的怀抱呢,恐怕得干着,日子也不会好过。


    男女天生有些差别,两相比较,一般来说,男人被说成强者,女人被说成弱者。遇上凶险的事,或是在重体力劳动场合,都是男人冲上前去顶着,让女人往后撤,把女人保护起来。矿井深,矿井黑,矿井里处处埋伏着凶险,煤矿规定,不许女人下井。不许二字,规定得有些生硬,也有些严厉,让有些女性稍感不悦。但女人们很快明白,差别就是政策,政策体现差别,不让女人下井,正是来自男人世界对女人世界原始性的温柔和关爱。


    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不管什么时间,也不管什么空间,阴阳应该平衡才是。可到了煤矿,男女比例明显失调,阴阳比重严重失衡。特别是到了井下,连一个女人都看不到,连一点儿女性气息都嗅不着,让清一色的雄性矿工倍感压抑。什么东西越是稀少,人们对什么东西越是稀罕。井下越是见不到女人,矿工们对女人越是渴望。走在伸手不见手的巷道里,有人老是产生幻觉,觉得有一个女人在前面巷道的拐弯处等他。他匆匆赶过去一瞅,哪里有什么女人,只有一根废弃的木头支柱,柱子上生着一朵灰白色的蘑菇。他把蘑菇采下来,放在鼻子前闻了闻,装进工作服的口袋里去了。在井下看不到女人的实体,他们只能在嘴上拿女人说事儿,过一过嘴瘾。没说女人之前,他们像是头死绵羊,干活儿打不起精神。说上一阵女人后,他们的劲头就提起来了,一个个变成了生龙,或是活虎。


    在工作面跟班的队长、班长们,从不反对手下在劳动场合谈女人,不管手下谈得多么生动,多么下流,他们也不制止。他们已经总结出来了,谈女人也是生产力,不谈女人,就会影响生产力的发挥。从工种上分,采煤工不谈女人,煤炭产量低;机电工不谈女人,烧了发电机;掘进工不谈女人,巷道压得低;放炮工不谈女人,放炮如放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到处流行“抓革命,促生产”的说法。井上一天到晚把革命口号喊得震天响,不见得对煤炭生产有什么促进作用。窑哥们儿在井下谈一谈女人呢,煤炭产量倒有所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谈女人,促生产。


    有的矿工不满足于动嘴,还愿意动动笔。他们下井时不能带烟卷,可以带一支与烟卷相似的粉笔。身上活跃着艺术细胞的挖煤人还是有的,他们在矿车的车厢上刷刷勾勒上那么几笔,一个丰满的女性人体便勾画出来。车厢的厢壁是乌黑的,比学校教室里的黑板还要黑。而粉笔是雪白的,画出的女人的身体白得有些亮眼,在沾满煤粉的矿车上一下子凸显出来。矿车是运煤用的,电机车拖着成串的矿车在井下的巷道里跑来跑去。


    在矿上工作的女人还是有的,只不过她们都在地面。矿上的食堂、医院、煤楼、灯房、学校,还有机关科室,都可以看到她们多姿的身影。物以稀为贵,她们都懂得自身的价值。在矿院里遇见了,男人若看哪个女人一眼,那个女人马上就想,这个男人对她有想法了,可能在打她的主意。因此,她们的神情都有骄傲,样子都有些拿捏,甚至还有那么一点警惕。男人看她们十眼八眼,她们两眼端着,一眼都不回。矿上的女人都被说成白女人。有的女人脸蛋子长得并不白,皮肉也不细,但在矿工眼里,她还是白女人。脸不白,并不代表她的身体也不白。而在井下干活儿的男人,却被说成黑男人。有的男人细皮嫩肉,长得并不黑,但男人前面冠的还是一个黑字。因为他们在煤窝里一滚,一爬,就把手弄黑了,脸弄黑了,全身上下都弄黑了。富含油分的煤的粉末无孔不入,除了把矿工的表皮部分染黑,矿工的鼻孔、耳孔、汗毛孔也被染黑了。更有甚者,矿工通过气管的呼吸,把煤的粉尘吸进肺里去了,并在肺的气泡里沉积下来,久而久之,矿工的肺叶子也变成乌黑的颜色。事实摆在那里,有人说矿工的身体里外都是黑的,也有一定道理。


    黑男人也罢,白女人也好,每个人的生活无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醒着,一种是睡觉。有人醒着的时候多一些,有人睡觉的时候多一些。不醒着无法生活,不睡觉无法继续生活。好比有白天,也有黑夜,清醒和睡觉都是必须。


    与醒和睡相对应,每个人生来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生,一个阶段是死。拿生和死相比较,人的一生总是很短暂,还没怎么过呢,就完了。而死总是很漫长,一死便是永远,永远。


    钻进石头缝子里掏煤,井下死人容易些,也多一些。除了日常性的零星死亡,稍有不慎,碰上透水和瓦斯爆炸,还会造成大面积死亡。死在井下的都是男人,而且都是能冲能打的青壮男人。男人一死,就把他们的女人留下了,也把他们的父母和孩子抛下了。


    有一个叫龙陌的大型煤矿,在秋后的一天夜间,井下发生了瓦斯爆炸,一次炸死了一百三十八名矿工。(连载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5:55:07 | 查看全部
非常好的小说,非常好的开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5:55:19 | 查看全部
欣赏学习,问好刘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6:53:17 | 查看全部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1 07:55:53 | 查看全部
中国煤炭报:有所思
“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读刘庆邦老师的《黑白男女》让人不由对“生活”二字肃然起敬,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文中三个死难矿工家庭遗属,没有被不期而至的灾难打倒,反而因共同的际遇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世界以痛吻我,让我报之以歌。”三个家庭历经痛苦与磨难后,迅速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以阳光、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生活不可能总是阳光雨露,天灾人祸面前,我们该如何“笑着活下去”,文中的主人公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胡云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