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锅炉煤场环境的变迁(大标题)
/ 彭娇妍
中国石化荆门石化动力厂锅炉车间输煤大班,一个由24名班员组成,担负着本车间锅炉煤场管理任务的运行班组,通过从班员素质、班组学习、现场管理中不断总结和改进经验和方法,依靠在不断更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中,勤奋钻研,短短2年时间内,将一个以往由于作业现场粉尘大、现场环境差的现场,转变为现在整洁有序、管理规范,且班组学习氛围浓厚、班员善于精打细算的先进团队。9月9日,在祖国即将迎来60岁寿辰之际,笔者在该班环境改观之后,满怀惊喜地走进了该班一看究竟。
现场规格化: 还煤场“绿色空间”(小标题)
2004年,为了配合两台新建成的CFB锅炉主要燃料煤的足额供给和使用,车间在两台CFB锅炉北侧修建了总存煤量0.8万吨,使用面积为2500立方米的储煤场。为了防止异常情况下,外来原煤供给不足时CFB锅炉能有足量的存煤。2005年,车间又在煤场右侧增修了一个同等规模的新煤场。
由于煤场的原煤是露天存放,如遇有刮风或雨雪天,煤场四周的设备就会被粉尘所笼罩。班组成员在利用行吊为系统上煤时,煤场上空的行吊操作室内,班员们即使是将操作室四周门窗密封完好,但一个工作时完毕,胸口也会因煤粉尘过大而出现发闷现象,煤场的环境管理也就成了粉尘与颗粒物污染的代名词。
“要在搞好生产的同时,还锅炉煤场一片绿色空间”。
为此,班长明德慧在确保生产正确的情况下,不断组织各班班员到作业现场开展 “锅炉煤场清洁化管理征求意见会”、 “作业现场技术攻关”等活动。在班员们的集思广益下,班员们在煤场四周加设了挡墙。这样,即降低了煤粉尘的四处溢撒,又减少了原煤因此而造成的损失。又在每个落煤口加设档板的进行系统隔断, 使煤粉尘和风在重力作用下,向即定的方向被集中吸收走。再在一、二级振动筛处加装“防尘罩”,防止细小的煤粉尘四溢飘散。目前,煤场现场粉尘和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并好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统筹操作法: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打算(小标题)
“经验是积累和摸索出来的。”面对笔者的疑惑,负责协助煤场上空行吊操作人员对煤场存煤进行调运和归整任务的李亚坤,微笑中自豪地说。
新、旧两个煤场在使用过程中,以往,新煤场煤原存放的周期一般为1至3个月。原煤在长时间存放过程中,热值被逐渐丢失,并且原煤因为长时间堆放,煤颗粒间的间隙被慢慢压实压紧。装载机司机在取用原煤时,往往因为煤层坚固,需要反复启动设备,从而给装载机带来较大磨损。同时,因为设备的磨损、损坏平均每天要向相关单位请1至2个维修台班。
在对煤场地形,煤场设备以及生产任务等经过一番仔细测算并报请报班长同意后,司机李亚坤采取了两个煤场原煤按一定比例配备同步使用的统筹操作的方法。
具体办法是,煤场原煤存放时,实行烟煤、无烟煤分类分片存放,以便燃煤合理掺配;在将新煤场原煤运送至旧煤场过程中,装载机司机多走直路,少走弯路,尽量选择距离较短的路程,以节约油耗;在取煤时,尽量取松动煤层,以降低装载机磨损。
李亚坤向班长算了一笔帐,按每天要请1.5个台班,每个班700元计算,每月即为车间节约修理费用3万余元。
比学互学:让学习成为时尚(小标题)
2005年底,新建成的CFB锅炉系统刚刚建成投产,且在当时该系统为国内同行业锅炉首台建成并首次使用的锅炉。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相关数据和资料可以查阅。在投用之初,设备不是系统断煤,就是输煤皮带跑偏。有时连做梦都担心操作上出问题。为了把系统操作平稳,我们就得不断的学习、分析、总结。并且,自己学好了不是真本领,要人人都会,才是班里最强的力量。大班中唯一的女运行班长刘荣华说。
为了让班员刘可新熟练掌握整个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工作之余,刘荣华便拿出《燃料值班员》、《输煤系统操作规程》等书籍,向刘可新以抽题问答的方式督促他学习。当她得知班上苦于寻找却未找到的《燃料值班员》一书,在网上有卖。于是,她号召班员以“团购”的形式,从淘宝网上每人购得了一本。
这样的学习氛围也感染到了和刘荣华的兄弟班——李江松班组。为了不落在刘荣华班组的后面,李江松也和她们班一样,在班员之间开始了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并在如何将每个班的上煤量和上煤时间同节能降耗上进行钻研。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下,该班先后涌现出了3名高级工,14名中级工,全体班员全部实现了“一岗多能”,班员们在煤场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工作效率还较以往提高了2.5倍。学习,是输煤大班班员间一件时髦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