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9-13 10:25:04
|
查看全部
二、中国农耕文化高度发达,举世无双,影响深远,惯性巨大,远非西洋各国农耕文化所能同日而语。当我们为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而津津乐道,而骄傲时,千万不要忘记它们对当代中国走向世界的祸害也是同比增长,相辅相成的。传统文化之糟粕在当代中国仍有着非常肥沃的土壤,君不见每一个中国人从他或她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会受到传统文化之糟粕无微不至的关怀,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不论是妈妈的摇篮曲,外婆的故事,还是老师的教导,上司的谈话,传统文化之糟粕的阴影总不离左右:永远的乖乖听话,永远的老实肯干,永远的知足常乐。于是孩子是少年老成的孩子,青年是老实本份的青年,国民是安土重迁的国民,并且一代人走了,一代人又来了,精神却依然如故。爹妈复制儿子,儿子克隆孙子,孙子遗传重孙,绵绵无绝期。
传统文化之糟粕对企业的影响既表现在内部的老板、员工们身上,又表现在外部的公众、媒体、政府、社会团体中,差不多是全方位、多层面、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的,很少有人能幸免于外,相互间顶多是程度不同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多数中国新兴企业家的失败与其说是他们个人的素质使然,倒不如说是传统文化糟粕的戕害。传统文化糟粕对国民精神的影响是持久而强大的,我们谁都不能超越时代,超越历史所给予我们的限制,我们一样不能对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作过多的苛求。相反,我们理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对地方经济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和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却是不可磨灭的。
三、传统文化糟粕不但是中国企业的病根子,而且是中国企业的隐性病根子。传统文化糟粕对企业、对中国社会走向世界的祸害是无形的,悄无声息的,温柔而不见血的,很难被国民所认识,更不用说拒绝了。至今不是还有一大批商界精英们把儒雅、儒将、儒商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吗?有形的传统文化糟粕如小脚、辫子、太监、皇帝经过一次革命便可以荡涤干净,但无形的传统文化糟粕理念却不是一次、二次革命所能消灭得了的。没有长期的、连续不断的、持之以恒的批判与扫除是无法廓清的。世界级的华人富豪不少但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可曾见到华人企业的影子,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糟粕的祸害!
懂得企业文化对企业健康长寿的重要性是好事,但当喊得震天响的企业文化不过是传统文化糟粕在企业的翻版时,一系列中国企业之怪状和偏见就会油然而生,当然还有与之匹配的外部环境,如此的企业文化就成了大大的坏事。
为彻底消除国人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感情依赖,我们还有必要澄清几个问题,说几句题外话。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吗?否!这完全是自欺欺人的昏话。
我觉得对传统文化的评价要始终抓住两点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一家之言的系统性和什么才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如此漫长的时光隧道中,零零星星地冒出几个喜欢玄思默想的天才,偶尔迸发出几点智慧的火花,讲几句暗合当今时势的或基本人性的妙语很正常、很容易,但能否进一步象古西腊古罗马的大师们那样将零星的智慧妙语发展成为系统的一门科学就不容易。以此为尺度,我们的传统文化还能算博大精深吗?不但不能算,简直是太可怜、太难堪了!我以为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否博大精深的态度问题上,还是胡适先生来得好:
“近代的科学文化,工业文化,我们可以撇开不谈,因在那些方面,我们的贫乏未免太丢人了,我们且谈谈老远的过去时代罢。我们的周秦时代当然可以和希腊罗马相提并论,然而,我们如果平心研究希腊罗马的文学、雕刻、科学、政治,单是这四项就不能不使我们感觉我们的文化有多贫乏了,尤其是造型美术与算学的两方面,我们真不能不低头愧汗。我们试想想,《几何原本》的作者欧几里德正和孟子先后同时;在那么早的时代,在2000多年前,我们在科学上早已太落后了!(少年爱国的人何不试拿《墨子经.上篇》用的三、五条几何学界说来比较《几何原本》?)从此以后,我们所有的,欧洲也都有;我们所没有的,人家所独有的,人家都比我们强。试举一个例子:欧洲有三个一千年的大学,有许多个五百年以上的大学,至今继续存在,继续发展,我们有没有?至于我们所独有的宝贝:骈文、律诗、八股、小脚、太监、姨太太、五世同居的大家庭、贞节牌坊、地狱活现的监狱、廷杖、板子夹棍的法庭……,虽然‘丰富’,虽然‘在这世界无不是以单独成一系统’,究竟都是些使我们抬不起头来的文物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