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截止到目前为止,就业率的持续不振,难免让全国的高校皆愁云惨淡。大学生对就业的过高期望,亦让他们在现实求职经历中屡屡碰壁,饱受相比预期的巨大落差感。对此,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宁佳英曾坦言,因为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应届生在人才竞争中优势微弱,“调整心态、降低标准”是大学生在现状下该有的认识。“税前2400元以上月薪,在今年的就业形势下,已经可以接受。”宁家英对应届生建议。
然而,多年的求学投入,以及生活成本的不断提升,不少大学生认为“2400元的月薪底线无法接受”。“若是二三线城市尚可,但生活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2400元的薪资恐怕连自己都养不活。”上海某高校毕业生曾琳如是回应。
调查显示:大学生工作三年工资翻番
据统计,至2012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2290元,但是2012届本科毕业生中,69%起薪不足2000元。为了博得眼球,不少媒体开始渲染大学生起薪不如农民工之类的说法,在“史上最难就业年”面前,读书无用论再度叫嚣尘上,但这种说法实际上忽略了另一个事实——大学生工资增速远远超过农民工。据报道,2008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平均起薪为2133元,而到2011年,这批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已涨至5066元,相比刚入职时增长了1.38倍;同期2008年就业的农民工起薪为1340元,三年后工资不过2049元,增幅仅0.53倍。
调查显示,熬过就业的前三年,当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得到很好的结合后,大学生在职场中的“价值”便开始凸显。有关教育专家亦说到,相比普通农民工,大学生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他们的学习、思考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适应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在职场中更好地发挥自己,一旦具备了学历和工作经验的双重优势后,大学生在职场中便具备了良好的竞争力,一般三年左右的时间,工资会翻一番左右。
工资翻番的职场竞争力:能力+人脉
“‘读书无用’必然是谬论,但对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期望达到工资涨幅逐年攀升三年翻番,迎来职场里的春天,那这三年里至少要做到——1、比别人更努力,提升自我竞争力;2、认识更多职场人,增加职场社交关系。”某公司市场总监说,“提升个人能力是保持职场人才竞争力的首要条件,但职场社交关系的拓展亦不容忽视。千里马只有遇上伯乐方能施展才能,挖掘最大潜力。”
易小姐是2011年步入职场的大学生,今年3月离开了工作近两年的原单位,通过某招聘网跳槽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开始做策划。初入职场时,易小姐做的是一份行政工作,但一心向往策划的她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不断地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学习。“除了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理论知识,有时还会在某招聘网上寻找一些兼职策划的活儿,虽然刚开始提交的方案都不被对方公司看好,但是通过兼职这样途径不知不觉中竟然拓展了自己的人脉圈,算是我的‘意外收获’吧。”易小姐说,在这个社交圈里,不仅能分享到别人工作上的经验,而且可以通过关注、评论、私信这些社交手段增进交流,深入了解。凭着社交的方式,今年年初,终于下决心离开原单位的易小姐如愿地找到了一份策划类的工作,更令她欣喜的是,工资也比之前涨了25%。
发布者:濮阳百姓人才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