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1|回复: 0

如何借助高校工商管理教育 提升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水平

发表于 2015-9-14 22:19: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李书忠
  现代工商管理学科起源于西方,但工商管理学科这些年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就是西方工商管理学在中国社会全面渗透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工商企业的数量、质量和管理实践发展速度,为了满足企业的需要,通过增加新的财经类、管理类院校,扩大专业门类、招生点和招生人数,提高培养层次等方法,管理教育重新进入调整和大发展时期。最明显的变化是,市场营销乃至经营战略类课程,以及管理信息系统一类运用现代科技的专业及课程大大增加,其发展和我国宏观财经政策的制定、实施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中国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的经济回升较快,设置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也大幅增加。据统计,2008年全国678所本科高校中,有356所高校开设了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随着普通高校财经类在校生人数急剧攀升,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发展到了新兴第三产业的许多领域,同时加快了向国际通行做法靠拢的步伐,发展务实型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从而进入了向现代管理教育发展的新阶段。那么,如何借助这些高校的工商管理教育提升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水平?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强力参与,构建衔接机制和标准。建立高校工商管理教育与职业经理人职业教育的融合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仅靠两个主体的自主合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搭建两者合作的机制,构建相互认定的标准。从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与高校教育是“封闭”和“割裂”的,存在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教育本身就处于起步阶段,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己有的高校工商管理资源,可以快速解决市场对职业经理人教育的需求饥渴。但是建立两者的衔接融合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尤其对于职业经理人教育涉及的知识、技能体系很庞杂,甚至道德素质、品质等层面内容的培养同样重要,这种情况下如何完成衔接融合。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合理发挥行政干预的作用,统筹规划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教育与高校工商管理教育的联系与合作,制定自治框架以及各院校衔接的政策与指导规范等,逐步实现两种教育层次之间资源共享、教学融通。



  其次是确定行业主导,实现多方共赢。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教育模式上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对于职业经理人的培养,理论知识是一方面,同时品德素质和实践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甚至有时候更加重要。理论知识、品德素质以及实践技能是职业经理人培养过程中的三足鼎立的三个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经理人。而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就更加复杂,不同行业的职业经理人,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经理人,不同地域的职业经理人在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上都有差异,高校个体直接和企业直接对接的难度非常大,这时行业协会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职业经理人行业协会可以作为代表与高校对接,建立实践模块标准体系,协助两个主题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设备、教学方法上实现高效快捷的对接,同时职业经理人协会掌握行业最快最广泛的咨询动向,按照培养目标组织调研工作,为优化专业结构,合理地对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造提供指导。协会可以协调高校和企业设计培养方案,促进高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再次是构建职业经理人资质认证体系,搭建职业经理人培训的整体框架。职业经理人协会有义务牵头搭建职业经理人的资质认定体系,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的知识、素质、技能的培养要求,为高校工商管理教育和职业经理人教育培养目标、培养领地的划分建立范畴界定。同时可以制定培养要求,对于通用性的知识编制高质量的教材,对于一般技能制定标准的实践提升手册或其它训练材料,对于基本品德素质组织相关心理测量技术,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辅助提升。对于职业经理人培养职业教育承担的部分,也可以设置一些考试,建设题库,并定期调整更新,保证时效性。



  最后是现代社会对职业经理人全面素质要求的挑战。面对高度复杂、瞬息万变的管理任务和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21世纪的职业经理人要充分施展才能,必须建立起动态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掌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相关的技术,以及社会、人文方面的知识,具备动态发展个人知识的能力以及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灵活地、创造性的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环境意识、对社会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跨文化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对各民族文化内涵的认识等等,这些都对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要求不论是高校工商管理教育和职业经理人职业教育的两个方面对需要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上具有与时俱进的调整能力,当出现新的要求时,如何在两者之间进行分配,有谁完成新要求的培养,这方面也要建立分配平衡机制,保证不出现培训盲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