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0|回复: 1

用爱的暖流为生命接力——东滩矿职工徐斌赴京捐献造血干细胞侧记

发表于 2015-9-16 10:52: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经过四个小时的采集,共提取232毫升造血干细胞
9月7日上午11点,北京空军总医院住院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造血干细胞分离机“嗒嗒”地高速运转着,来自山东兖矿集团东滩矿的31岁青年职工徐斌正躺在病床上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四个小时之后,232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浊液从徐斌身体里分离出来。这份重生的希望,将第一时间由北京飞往香港,融入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之中。
至此,徐斌成为兖矿集团第四例,济宁地区涉外第一例,中华骨髓库第515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配型成功,毅然选择捐献
对于徐斌来说,8天的北京之行,是值得纪念且永生难忘的日子。
9月2日,徐斌和父母在山东省红十字会、济宁市红十字会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报到,主任医生详细介绍了注射动员剂和采集造血干细胞需要注意的各项事宜。徐斌想着远方焦灼等待的患者,有些迫不及待,但看着身旁父母隐隐的担忧,又压下了急切的心情,一切听从医生安排。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月前,徐斌接到了和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吻合的通知,父母得知后并不同意他捐献,担心他身体受影响。为了得到父母的支持,徐斌特意带着母亲一起去济宁人民医院进行高分辨配型,在体检化验过程中,让专业医生给母亲介绍情况,再三确认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后,母亲才算接受了徐斌的决定。
徐斌的妻子也是同矿的职工,当得知徐斌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她很吃惊,徐斌是掘进区队的区长,平时工作忙得都没有时间休息,捐献造血干细胞和动一场大手术没什么区别,很怕他吃不消。徐斌从网上查找了很多相关资料给妻子看,并且坚定地说:“这是一件能救命的好事,我既然做出承诺,就应该坚持!”最终,徐斌的妻子在了解了捐献详情后,赞同了他的决定。
9月3日一大早,徐斌便来到空军总院血液科注射动员剂,动员剂的目的是把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注射期间,因个体差异可能会有各种反应。对于这些,徐斌并不在意,在他看来,所有的反应都不及患者绝望的痛苦。这一天,正值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徐斌在宾馆有幸拍到了表演战机划空而过的画面,看着电视里的阅兵直播,听着隐隐传来的礼炮声,徐斌觉得无比激动。
第三天注射过后,徐斌明显感觉到胸口和腰部刺疼得厉害,尤其到了夜里,背部脊椎疼得像针扎一样,根本睡不着觉。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徐斌咬牙忍了下来。动员剂注射的第四天,经过抽血化验,白细胞增加量达到要求,徐斌终于等来了可以进行捐献的消息。
“髓缘”天注定
北京空军总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有着如家一般的温馨。徐斌躺在造血干细胞分离机旁的病床上,心情很平静,从接到通知开始,他就戒酒、锻炼、注意饮食,等待的就是这一天。
进针的那一刻,徐斌的母亲看着比平时见过的粗好几倍的针头扎进儿子的手臂,她忍不住背过身哭了起来。
为了缓解母亲的情绪,徐斌开玩笑说:“十几万分之一的概率,都能配上,说明我和他挺有缘的,等捐完了咱买张彩票去。”
入针引血、体外循环、分离血液……时间如静止一般。
捐献的是爱心,需要的是勇气。其实,徐斌并不是一般的勇敢者。从18岁起就无偿献血的他,如今已经累计献血8200毫升,捐献血小板13个治疗量,曾被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授予“2008-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14年的坚持,为了一份份爱心,徐斌执着地挨了一针又一针。作为井下一线区长,身负安全管理生产重任的他,忙碌之余到济宁捐献血小板成了为数不多的放松方式之一。
2010年11月,东滩矿面向地面单位职工组织了一次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活动,徐斌得知这一情况后,在没有告诉家人的情况下,偷偷采集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
“当时根本没想到能配上,这个几率实在是太小了。”徐斌回忆起入库时的场景颇为感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现在对我来说,生命不止一次,我很庆幸加入捐献队伍。”
按照惯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中的供患者双方需要信息保密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徐斌仅仅知道对方是一位45岁体重57公斤的香港患者,150毫升造血干细胞就可以达到患者所需定量。但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徐斌主动要求护士多抽了82毫升造血干细胞。
经过四个小时的安静等待,造血干细胞分离机缓缓停止了运行,提取的造血干细胞悬液数值停止在232毫升。这份饱含浓浓情谊的“爱心”,在山东省、济宁市红十字会领导的参与见证下,与香港方面的代表完成了交接仪式。此时的徐斌终于如释重负。
认定一件事,就要坚持做下去
完成交接仪式的第二天,徐斌就和父母踏上了回家的路程,早点回家,是他对妻子的承诺。
诺必践,言必行。这是徐斌一直来遵从的原则。徐斌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完成入库时签下的承诺,坚持定期献血和血小板则是对生活的感恩。
2010年9月,徐斌的妻子即将临盆,在孕检的过程中,医生告知妻子的血小板极低,如不及时输入血小板,生产时的风险会增加。因为徐斌的无偿献血量远远高于家人可享受免费用血的标准,医院免费为妻子调配并输入了血小板,平安度过危险期。从那以后,定期献血小板成为徐斌的一份“常规工作”。
在徐斌眼里,“认定一件事,只要是有益于他人的时候,就要坚持做下去。”献血如此,捐献造血干细胞如此,对待工作亦是如此。
2014年4月1日,徐斌提任为矿掘进一区区长,成为矿井最年轻的生产单位行政负责人,管理着240多人的职工队伍。徐斌认为,一个好的管理者,需要有真正的实力才能让职工信服。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他认真去学习和掌握掘进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和工序,从学到领会,从领会到安排,每一步,徐斌都走得认真谨慎。就拿制定措施这一项工作来说,徐斌会反复思考如何才能既安全又让职工少出力少费事,每次都要经过多次修改。虽然仅仅任职一年半,掘进一区的职工们都非常拥护这位年轻的管理者。
回到矿上的徐斌,受到了两级公司和矿领导的热情接见,在鲜花和掌声中,徐斌谦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矿上还要很多好人好事都比我更值得称赞。”随即,他将矿党政奖励的1万元捐献给了矿扶贫送温暖基金会,送给那些更需要的人。
坚持无偿献血17年总献血量达15000毫升的马洪胜、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于宝兴、主动申请赴外支援的退伍老兵王清旺……徐斌对矿评选出的好人好事典型如数家珍。在东滩矿,季度评选“好人好事”,年度评选“最美东滩人和事”,使得基层的好人好事得到及时挖掘和评选,为学好人、做好人提供了生动鲜活的范例。
“榜样就是最好的影响力,正是有徐斌这样一批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使得东滩矿的精神文明建设根深叶茂,崇德向善氛围浓厚。”东滩矿党委书记韩开佩如是说。
从鲜花和掌声中走过,徐斌觉得,无论是荣誉证书还是领导的肯定,都只是一种见证,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他对生命的认知又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希望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完成生命的接力。(文/付芝子 摄影/李欣)
编后语:从内地到香港,同享一片天,同饮一江水,来自兖矿集团东滩矿的31岁青年职工徐斌用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大爱行为,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何谓“守望相助手牵手,捐髓救人心连心”,何谓大爱千里延,善行天地间。本文作者怀着对捐献者徐斌的敬重和关爱之情,记述了他配型、捐髓过程中表现出的坚强、爱心,对生命价值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处的描写为整篇文章增添了感人的情愫。请记住这样一组数字:“从18岁起就无偿献血的他,如今已经累计献血8200毫升,捐献血小板13个治疗量……14年的坚持,为了一份份爱心,徐斌执着地挨了一针又一针。作为井下一线区长,身负安全管理生产重任的他,忙碌之余到济宁捐献血小板成了为数不多的放松方式之一。”借助编发此文,我们祝愿爱心奉献者、传递者徐斌好人一生平安!

       造血干细胞采集机正在运行

造血干细胞交接仪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2 11:13:54 | 查看全部
好人好报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