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9-16 12:42:09
|
查看全部
真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在美国精巧的金融设计中,国家经济主权沦为美元的附属物。我们向来引以为傲的庞大美元外汇储备,却成了美国投机者贪婪吞噬的唐僧肉。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固守着千年古训,省吃俭用,多生产、少进口,多积累、少消费,多攒美元,少花美元,结果到头来却要为美国的通货膨胀埋单!而且,一边谦和地堆起笑脸进贡,一边还要承受对方的傲慢和谩骂!这就是中国的今天,一个在惯常的商业思维中活动的大国,还没有睁开眼睛看清楚这个金融体系为底的世界。在当今世界的经济体系中,谁执掌了金融的牛耳,谁就执掌了世界。这悲壮的一课,将给国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全球化已经不是概念上的了,全球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经济体系。无论是有意识地参与还是无意识地被卷入,都要在这个体系内各取所得。中国人不能再被动下去了,中国人如果不有意识地积极参与,如果继续那种岛国经济思维,我们将继续做冤大头。
在美国金融业深陷次贷危机不能自拔之际,沃伦·巴菲特则重登美国富豪榜榜首。巴菲特长期不看好美元。在过去6年中,巴菲特大举做空美元。他做空美元的理由是基于美国庞大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在5月3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巴菲特面对当天到场约3.1万股东预言,美元还要贬值10年以上。巴菲特幽默地说:“如果我今天带着亿万火星货币登陆火星,我肯定不会把所有的钱都换成美元。”巴菲特把手中的美元都买了公司。买那些能赚外汇的公司,买资源型公司,买中国、印度的公司。去年巴菲特买中石油大赚30多亿美元,那天表示等价格合理时还要买进。
看来,中国要跟巴菲特学两招了,到全球去投资有价值的公司。单纯抛售美元,可能把美元的汇率打得更低,受损害的还是中国。而把美元转换成全球有价值公司的股份,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国觉醒:到全球去投资最有价值的公司
对一个资源贫乏的大国来说,把这些美元外汇储备转变成沃尔玛、苹果、惠普、IBM、思科、力拓、必和必拓、摩根大通、高盛、瑞银等一流消费类公司和资源型公司的股权,可能具有更多价值。
先知先觉者还是中国企业家,已经凭借去海外买资产、买公司走向了全球化的舞台。华为、中兴、联想、TCL等走出去办公司和并购公司是一种全球化的路径,中铝、中投、工商银行等投资海外有实力大公司的股权,也是一种全球化的方式。
短期内摔跤、付学费都是正常的。走出去参与全球经济才是正道。中国企业人的努力形成影响未来格局的第三个标志性事件。
中国人参与全球化现在不愁货币资本。这是中国公司走出去的坚强后盾。中国经济30年高速增长,巨大市场的庞大订单,是中国公司走出去的最好通行证。大型资源型公司、一流消费类和制造类品牌,特别想分享中国的高速增长,中国公司可以投其所好凭借手中的订单,反向投资其母公司。当然,最大的优势还是30年改革开放所形成的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群体和精神。
全球今年第一季度并购交易总价值为6610亿美元,同比下降31%。而汤姆森金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第一季度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破纪录的431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一季度跨境并购交易总额达到285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同期67亿美元的4倍多。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和最主要的资本输出国,拥有最多的外汇储备并且已经是世界第四大贸易实体。中国企业全球化运营能力的建立和提升,正是这组数据的重要注脚。
过去海外并购主要集中于消费类和制造业,今年以来则偏向于金融公司和资源型公司为主。自去年以来,姜建清领衔的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陈元领衔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入股英国巴克莱银行,楼继伟领衔的中国投资公司以30亿美元入股美国黑石集团以及今年50亿美元投资美林,马明哲领衔的平安保险以约240.2亿元人民币收购欧洲著名金融企业富通集团旗下的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的股权,肖亚庆领衔的中国铝业联合美铝动用140亿美元投资力拓成为第一大股东,黄文天领衔的中钢集团动用近13亿澳元敌意收购西部矿业取得中澳双方政府的批准和西部矿业董事会的推荐。在这一连串并购事件中一个清晰的脉络是,中国公司不再是简单把资源拿回来为我所用,而是通过自己的卓越创造整合全球资源为全球人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