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4|回复: 0

愿“管资本为主”为国企带来更多活力

发表于 2015-9-21 21:45: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王传涛 评论员


  9月13日下午,据新华视点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从总体要求到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提出国企改革目标和举措。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份文件的最大亮点是国资委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9月13日澎湃新闻)


  千呼万唤始出来,被称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终于“落地”。笔者认为,如果要给这个《指导意见》定一个性的话,那么可以肯定,这一轮的国企改革的目标已然非常明确,即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让我国所有的国有企业尽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其在全球市场经济中打拼的竞争力。


  毫无疑问的是,让各级国资委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是最吸引眼球的一项改革内容。之前,各级国资委可谓是大事小事一起抓的“婆婆”。包括所有国有企业的领导班子人员任命,包括所有的重大项目、重大资金和资本的使用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都管理的面面俱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国资委的一些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束缚了手脚,降低了效率。而这,既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


  “以管资本为主”至少释放出了这样的信号:要让各级国有企业成为独立市场主体,国资委系统只强化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的监管作用。这意味着国有企业将有更多更大的自主决策能力,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也可能将大大提高。客观来说,这已经形成了对国资委权力的“割肉”,而国资委权力变小,也很好的体现了中央政府一直以来强力推动的“简政放权”改革事宜。


  当然了,“以管资本为主”不等于一步跨越到“只管资本”的“淡马锡”模式。管事和管人,仍然不会被完全放弃,只可能会在简化干部管理手续程序、缩小项目管理范围等层面有所体现。同时,更可能感觉到受限的,恐怕是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强调的去国有企业行政级别化,可能在本轮改革中仍然无法得到直接体现——只要政府部门不放弃国有企业的管人权力,则国企负责人的行政级别问题就可能永远也改不动。


  无论如何,国资委系统的“以管资本为主”仍然是非常大的进步。需要明确的事实是,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是独立的企业法人,有完全的市场经济行为能力,不需要过多的外来干预,尤其是细枝末节上的干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慢慢建成我们常说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才能更加适应并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更才能让我国的国有企业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发挥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