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几个外来民工家的故事引发的思考
朱桥学校 黄英 王亚敏
--------------------------------------------------------------------------------
故事一:
孩子交给你们,我放心
王志东是我校六(3)班的学生,学习认真,热情好客。我、黄主任和几位同学因感动于王志东同学诚实和扎实的学习态度,3月21日下午,我们穿过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他家。
两间破旧的房子孤零地立在那儿,门前就是污水沟,狼藉满地。屋内,几个很旧的柜子简单地隔开一个卧室。房屋中间,整齐地摆着老式的桌子和板凳。乍暖还寒,从破窗的缝隙挤进来的丝丝缕缕的风从我身边飘过,我忍不住哆嗦了两下。志东妈妈拿出家中最好的东西:白糖和普通的饼干热情地招待我们。我让志东妈妈坐下,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领导、老师和同学都到我们家来了,真是太高兴了!"
经了解,他们是安徽人,八九年前来到这里,靠买鸭子为生,孩子一直在朱桥学校读书,因这里现在生意难做,他们本来准备辗转到江苏去,但因孩子与朱桥学校结下了很深的感情,不肯离开学校,为了孩子,他们留了下来。
临走时,志东妈妈送了我很远,反复重复一句话:"志东交给你们,我放心,你们要严加管教!"志东的父亲一直没说话,但这时却老远对着他妈妈说:"别耽误老师的时间了!"
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不起眼的外貌,朴素的话语撵走了我的梦,引起我无限的深思……
鲁迅在《社戏》里的那句话又回响在我耳边:“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我,还有大都市中千千万万的人(包括大人和小孩),在纷繁复杂的人际网里,在忙碌的罅隙里,最渴望的是什么?
故事二:
小木船
去年八月来到嘉定,每天早晨坐着校车都经过这段路,路下边一条污浊的小河,一条破木船静静躲在两堆垃圾的背后,我从没为此产生过任何思绪!
4月2日,我们文学社一行人,都不约而同的着上了便装,骑着自行车,叽喳而轻快的向殷强妹同学家驶去。走下公路,我们推车穿过两幢房子间狭窄的小路,走到了路的尽头,在两堆垃圾旁,我又见到这条熟视无睹的破木船。
前面的几位同学早已踏过了用两根铁丝搭上一块朽木支起的“独木桥”,雀跃到木船上去了,只留下木桥晃动的吱嚓声。我茫然的连声问:“殷强妹的家在哪儿?你们到船上去干吗?”“那就是她的家。”站在我身边的一位同学告诉我。我的心猛然往下一沉!
我们小心地踏过仍在轻轻摇动的小桥,弯腰钻进了船舱:低矮的舱内很洁静,一位木衲的男子和一位沉静的女孩迎上来表示对我的欢迎,他们的眼里流露出无处诉说的凄苦,但我知道我受到了这小屋最高的礼待!
她父亲生硬地让我坐下,我问:“她妈妈呢?”父亲动了动嘴唇,半天挤出了一句话:“出门很长时间了。”
原来,他们祖籍江苏,多年前一家人撑着这条船,辗转到此地定居下来,他们一直居住在这条船上,靠捕鳝鱼为生,父亲捕,母亲买,起早摸黑,日收入三四十元左右,一家人倒还算是“清贫乐”。后来,母亲可能是受不了这份贫穷,带上家里多年积蓄下来的2000元钱,只身一人走了。
殷强妹说:“从此我们三人相依为命,可父亲的笑容不见了,话也少了,不变的仍然是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可收入还是少了,生活更拮据了,但我家唯有一件事父亲怎么也不肯让它拮据,那就是我和弟弟上学。我和弟弟能为父亲分担的就是每天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好好学习。我们很想妈妈,但我们从不在爸爸面前提起‘妈妈’这两个字。”说到这儿,殷强妹脸上满是泪水,我挖空心思也找不出一句合适的话安慰她,只强忍着将要流出的泪!
我再也不忍心耽误她父亲出工的时间了,只握着她父亲的手说:“会好的!”
踏过低矮的门,再过那游走的铁丝架起的小桥,身体摇晃的更厉害了,幸亏身后一双粗糙的手适时而至,我明白了:那直击他的无情的现实和重压,永远掠不去他善良而刚毅的品质。
回家的路上,我很后悔没多说几句话去安慰她的父亲,可什么语言对他有安慰的功效呢?他唯有靠着他生活的唯一支点——孩子,顶着,扛着……
以后的每天早晨,不论在晨曦下,还是在风雨中,那静默的小船仍然“掩映”在两堆垃圾中,每早经过这里,我心里都会默念:“他们已紧咬牙关闯过了凛冽的冬天,这留有旧寒的季节又算得了什么呢?”
故事三
一家亲
戴旭家现住朱桥六队,低矮的一排房子住着很多家一起来的乡民,戴旭家今天刚好祭祖,隔壁的一家人热情把我们请进门,给我们倒茶,同我们攀谈。从他们嘴里了解到:戴旭是个很善良的孩子,在家也特别懂事:做饭、洗衣、叠被子样样都干。
而且殷强妹的父亲是戴旭的亲舅舅,戴旭一家也是靠打鳝鱼为生,常从有限量的收入中抽出一点去接济舅舅家,他们就这样互相搀着坚定地前行!
小屋虽小,可从里面飘出去的是真诚而热情的空气!不由让我想起一句话:“斯是陋室”,但“何陋之有?”
故事四
苦尽甘来
徐小东家住在海伦小区,房屋宽敞明亮,随处可嗅的是现代化的气息。
原来徐小东的爸妈在还是恋人的时候,就双来到这里打工,省吃俭用集攒了一点钱后,就从公司包活自己干,现在徐小东爸爸手下已发展有100多个工人了,也在海伦小区买了房子,日子过得很滋润,言语间,徐小东妈妈的脸上总是透出掩饰不了的幸福。
思考:
1、他们的拥有:徐小东家的现状,应是这些外来民工的的奋斗目标,我想:“他们能行!”因为百折不挠的品质,永不言弃的精神,一家客是大家客的淳朴,爽朗乐观的态度,是他们共有的根!
2、他们的渴望:这群远离家乡的人们,他们的内心其实是荒凉的孤岛,他们多么渴望有人能到这岛上来欣赏并不美的景色,倾听他们的故事,明白他们的心声——他们把爱无私地给了孩子,把希望系在了老师身上,并希望他们心与大家心融在一起!
3、他们的影响:在上海这座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人们更多的去关注忙碌的上班族,赋闲的休闲族……似乎只有这些人才真正属于这个城市,这一道道风景确实也让这些民工们眼羡,然而,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为这些美景做着陪衬,坚守着自己那份独特的绿色!当我们因无谓的小事夫妻争吵时,因小利而同事不和时,灯红酒绿后感到空虚时,遇到小困难就逃学时……请悄悄地回望那份“绿”色,轻轻地走到这片孤岛上来,静静地稍息片刻,也许你会恍然顿悟,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于是,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大家一起携手走向明天!
4、我们的行动:隔壁邻里,校园教室,见到他们,送去一个微笑,一句话语,一次帮助,不经意间,爱会铺满校园,洒满小区,伸向遥远的空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