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03|回复: 0

[社会] 组织部门要为科学发展“弯道超车”提供人才支撑

发表于 2009-9-14 17:34: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科学发展,关键在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决于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组织部门要为科学发展“弯道超车”选好人、育好人、用好人、管好人,努力造就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营造有利于广大干部健康成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各类干部人尽其才的工作局面,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紧扣科学发展选人,凝聚“弯道超车”合力。“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组织部门必须始终按照围绕大局服务科学发展的要求,创新科学的理念,掌握科学的方法,实施科学的标准,落实科学的制度, 紧扣科学发展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一是用科学的理念选人。要树立科学的选人理念,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选干部配班子的根本出发点,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选人。在选人过程中,要坚决贯彻用人不唯学历唯能力,不唯资格唯实绩的理念,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大胆使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树立“注重政治、注重年龄、注重文化、注重业务”的选人导向,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真正把能力强、实绩突出的高层次、复合型和创新性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去,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为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二是用科学的方法选人。根据选拔干部层次、岗位不同,采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直选、差额选举等不同方式,推行体现“三公”、“三意”、“三匹配” 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相统一,坚持组织意图、群众意见、个人意愿相结合,坚持干部品行、才能、资历与任职岗位相匹配,进一步扩大民主,切实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对于紧缺人才要打破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等限制,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宽选人渠道,积极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尤其是专业性强的领导干部,便于更好更科学更全面地发现并选拔人才。

  三是用科学的机制选人。小平同志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组织部门要积极引入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让有能力、有思想、有实绩、有潜质的干部能脱颖而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职位空缺预告、“3+1”公开竞岗、差额考察、无记名差额票决以及拟任人选任前媒体公示等制度,扩大了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拓宽选人视野,克服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局限性,打破“地域壁垒”、“资历壁垒”、“身份壁垒”,在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多个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

  二、紧扣科学发展育人,提升“弯道超车”能力。“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组织部门要以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为切入点,以提升干部素质作为重点,着力建设一支能促进科学发展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有新作为、做新贡献、创新局面。

  一是提高科学发展的谋划力。谋划力是科学分析判断形势,勇谋善断,确立工作思路和目标的能力。组织部门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谋划和推进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善于引导党员干部用发展的眼光、战略性的思维,透彻地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刻地洞察世情、国情、市情的变化,全面系统地掌握实际情况,正确把握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紧密联系实际,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发现机遇,因势利导,变优势为胜势,化“危”为“机”,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

  二是提高科学发展的创造力。创新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要求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执政理念、行为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要用创造性的工作开拓新境界,赢得新发展。组织部门要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创新、引领创新,大力营造改革创新的氛围,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探索勇气、进取精神和创造潜能。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创新体现在提高发展效能上,体现在转变发展思维定势上,用创新的举措保证科学发展有新支撑、新抓手,切实把党员干部建设成为改革创新思维最活跃、改革创新动力最强劲、改革创新成果最显著的表率。

  三是提高科学发展的推动力。组工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组织工作的水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素质能力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驾驭工作全局、领导科学发展、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够强。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 组织部门要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以具体求深化,以务实抓落实,以实干求实效,凝聚成一种强大的发展力量,营造出风正气顺心齐的良好局面。

  三、紧扣科学发展用人,激发“弯道超车”活力。古语云:“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实践证明,只要科学用人,人才就能脱颖而出。组织部门必须围绕科学发展用人,用善于科学发展的人,真正调动各类人才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一是扬长避短,用其所长。“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物,渡河不如舟。”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性格有差异、术业有专攻。我国古代还有一则“西邻五子”的寓言,说的是西邻有五个儿子,五子中除一个朴实、一个聪明之外,其余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跛子、一个是驼子。由于西邻注意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叫朴实的种田,聪明的经商,盲人算卦,跛足搓麻,驼背纺线,用人所长,避人所短,使五人均无衣食之忧。因此,要围绕科学发展用人时,充分了解每个干部的专业特长、工作经历、兴趣爱好,坚持因事用人、因岗择人、因能授职,方能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二是恰如其分,用当其时。“良匠无弃木,明主无弃士。”用人不能苛求全备,要看大节、看主流。要在干部情绪最高涨、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活跃、反映最敏捷、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使用干部,易于充分施展才华,贡献才智,最大程度发挥干部的潜能,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让最活跃的因素在科学发展中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科学发展“弯道超车”,用人就像投资,也是要成本、冒风险的,特别是在当今创新型的社会,要求干部敢闯敢试敢冒,如果在用人上过分追求四平八稳,就不可能更深层次的发掘人才,只有坚持标准,不惧风险、大胆破格,才能使那些优秀人才不失时机的得到选用。

  三是适才适所,用当其位。所谓适才适所,就是指把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他才能的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因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很大,要想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就必须遵循适才适所的用人原则。用人必须发挥其专长,比如,要把有技术专长的人才放在技术岗位上,把有组织才能的人才放到管理岗位上,这样真正做到专才专用、偏才偏用、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在班子的配备上,既要注重班子成员年龄、知识、专业等方面的科学统筹,又要注重成员气质、性格和潜能的优势互补,形成专业上互补、性格上默契、个性上相容,达到最佳组合,努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勇于探索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四、紧扣科学发展管人,增强“弯道超车”动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积极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德才表现,合理用好干部考核结果,不断增强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形成以考核提效能、以考核增动力的科学管人机制。

  一是明确考核标准,健全评价体系。干部考核评价如同指挥棒,决定着干部工作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对领导干部实现量化考核,完善德、能、勤、绩、廉各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建立一套有定性、定量要求的具体考核项目和指标体系,真正使干部考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既看经济指标,也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还看人民群众得的实惠;既看现在的发展水平,也看原有的基础,还看发展的后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二是拓宽评价方式,注重考核质量。在考评办法上,打破过去由组织考评的单一形式,引入群众有效参与的机制。公示干部考评的举报电话、信箱、邮箱和接待室,拓宽“民生渠道”,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注重群众的满意度,扩大群众的发言权,真正做到评价干部和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说了算,以群众拥护不拥护、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为标准,既看干部的“显绩”,又看“潜绩”;既看主观努力情况,又综合考虑客观条件,全面、正确、辩证地评价干部的实绩和综合表现,使各个环节的考核内容进行相互印证。

  三是科学运用结果,树立正确导向。考核评价只是手段,科学有效地运用考核评价结果才是目的。注重对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评优、表彰奖励以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更加关注恪尽职守、着力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干部,更加关注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加快发展、干出实绩的干部,更加关注不图虚名、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使干部考核评价与选拔任用紧密结合,进一步形成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引导和促进广大干部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创造经得起历史、群众和实践检验的政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