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地方工会加强了对受助学生在校期间的关爱帮扶,每学年按照不高于入学救助标准的金额给予适当救助,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有的地方工会聘请专家、教授通过开办讲座等形式对困难家庭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疑释惑、缓解精神压力,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有的地方工会把帮扶对象延伸到非公企业,对落户当地工业园区以及乡镇的重点非公企业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进行资助帮扶;有的地方工会通过开展座谈会、社会实践、主题夏(冬)令营、志愿者服务等特色活动,在助学同时兼顾对困难学生的精神引导和人格培养。
从2012年起,全省各地工会全力推动“金秋助学”活动项目化运作,今年已是第四年,目前“项目化运作、社会化认捐”已经成为各地“金秋助学”活动的品牌模式。各地工会积极整合社会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助学资源,汇聚了“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春蕾行动”等助学品牌,使受助人数、资助金额不断增加。同时,各地工会在助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跟踪问效和验收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列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宣传推广全程跟踪帮扶方式,确保助学活动的质量,和助学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扩大了工会组织“金秋助学”活动的社会影响。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协助党委、政府解决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2015年,省总工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各级工会根据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子女的需要,利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就业服务、职业介绍平台和工会的培训阵地,为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就业服务、职业介绍服务;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源头参与,加大督查力度,形成多方联动机制,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关心关爱的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高校毕业生身上,充分发挥工会帮扶的拾遗补缺作用,取得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全省工会“阳光就业行动”共为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见习机会2499人次、就业技能培训2451人次,举办就业招聘会等就业服务系列活动307场,提供就业岗位11937个。(侯鹤南 刘少炜)
(来源: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