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69|回复: 1

“冬古拉玛大妈”的护边人生

发表于 2015-9-24 12:54: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冬古拉玛山口住着一位名叫布茹玛汗·毛勒朵的柯尔克孜族老大妈,她是吉根边防派出所的一名护边员。老人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从19岁开始义务守边,她就像一座永不移动的界碑,一守就是几十年,因此也被边防官兵亲切地称为“冬古拉玛大妈”。

  9月的新疆克州乌恰县,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凉意,走进“冬古拉玛大妈” 布茹玛汗·毛勒朵的家,大妈热情地与大家打招呼,并亲自端上热气腾腾的奶茶。大妈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说起护边工作,脸上仍挂满了幸福的笑容。她叫孙女阿丽玛什·阿曼图尔从屋内拿出一个黑色皮包。

  “这是去年9月,国务院给我发的证书。”大妈用颤巍巍的手取出一本鲜红的荣誉证书。

  那是一本A4纸大小的荣誉证书,一边是民语,一边是汉语,上面写着“授予:布茹玛汗·毛勒朵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二〇一四年九月”。

  放下证书,大妈和大伙讲起今年“八一”去北京参加双拥会议的事。聊到兴头,大妈还从包里拿出一个卡片相机,熟练地装上电池,开机,打开相册,一边翻看照片一边给身边的人讲照片背后的事。

  提起去北京,大妈总是念念不忘她第一次去时的情形。去北京,她见到了天安门的宏伟。那一年,布茹玛汗大妈和她“中国石”的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

  布茹玛汗大妈在19岁的时候成为克州边防支队吉根边防派出所的一名护边员,驻守在冬古拉玛山口。因为那时,边境地区虽然有明显的边境线却没有界碑,为了不让牧民越界放牧,布茹玛汗立下了刻界碑的心愿。通过向人请教,她学会了汉语和柯尔克孜语“中国”的写法。那天,羊安静地吃着草,布茹玛汗放下羊鞭,找了一块石头,跪在乱石堆上,先蘸着雪水在石头上写下“中国”,然后用尖利的石块雕刻。手被石头磨出了血,她依旧一笔一画地刻着。当西陲的最后一缕阳光落下时,第一件作品“中国石”诞生了。

  从那时起,只要行走在边境线上,她就会找石头在上面刻上“中国”二字。

  而今,因为身体原因,布茹玛汗大妈已经很少去边境线巡边了,但是布茹玛汗大妈和边防官兵之间的感情却越来越深。

  聊到高兴时,大妈突然邀请大伙和她一起去冬古拉玛山口看看。“现在国防公路已经修到边境线了,我们可以开车到达山口。”二儿子麦尔干·托依齐拜克补充道。现在,他是吉根边防派出所的一名协警员。

  从吉根乡出发到冬古拉玛山口有50多公里路程,驱车到山口,就用了整整5个小时。一路上走走停停,上下颠簸,处处惊心……

  当大妈一行终于顺利到达冬古拉玛山口脚下时,她一边牵着官兵的手,一边习惯性地捡起一块石头,在上面刻上“中国”两个字。

  52年的艰辛守边,18000多个日日夜夜流失的岁月,如今,当年青春美丽的少女已成为饱经风霜的老奶奶。

  返回时望着渐行渐远的山口,大妈自言自语道:“我会带领我的孩子们守护好冬古拉玛山口,保护好我们的边境线!”(陈莉 吴明贤)

  (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 15:35:3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