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1956whsg

[散文 随笔 杂文] 网海拾贝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6:09:52 | 查看全部
堂 兄 古 稀 有 感

少小离家进山沟      筑坝拦水截横流
一缕青丝系武当      满腔豪情丹江口
夫妻结发葛洲坝      余晖再现清江舟
止步夷陵听晚霞      古稀之年无忧愁

   (堂兄明天古稀之年,约我等去宜昌小聚。因臭事繁忙不能赴约,故书七言以贺之。 兄少时离家到丹江口水库,后移师葛洲坝,建三峡建清江隔河岩均有其身影,这对于固守穷乡僻壤的人来说,兄是游子是能够走出家门而又能成功的游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6:10:36 | 查看全部
市 井 小 民 风 俗 画

            小镇早市
黄梁未醒鸡已鸣      日照杆头街市纷
喝五吆六车马市      半斤八两人叫真
一头秋露一乡雾      几称交易几多情
守望人勤春更早      秋梦不醒奈何冬

               鱼家
鱼舟晚唱红霞飞      网空舱满银鲫归
岸边杨柳轻轻摇      农舍炊烟慢慢催
莲藕菱角桌上摆      喷香米饭碗中堆
鱼夫亲叫屋里的      上来醇酿酒一杯

            大排档小酌
一两白酒只是水      二两三两人不醉
四三大哥不喝酒      五六只能来半杯
七嘴八舌邀大罕      九九艳阳心相随
走进网络皆弟兄      酒水奶茶同干杯

            网上道酒令
酒水奶茶同干杯      有缘网络来相会
激昂文字一篇篇      小说故事几回回
随笔感悟人生事      动漫音画君也醉
莫道席间唱酒令      荧屏无酒人还醉

            重阳登高
霞光催得青春还      群山唤起峻峰欢
九九重阳登高处      岁岁中秋家团圆
高瞻远瞩非缘梦      平原近看也欣喧
牵手岁月有情伴      莫道真情无人缘

            老婆逛街
车水马龙人疯狂      灯红酒绿街市忙
琳琅满目不及问      珠宝璀灿可张扬
走了服饰看靴帽      逛完日化瞧音响
道是妻子心花放      我却大汗背空禳

             送红包
外甥娇儿满周岁      邀请舅佬端酒杯
问妻红包是多少      回夫君又长一辈
老姐是家一根柱      添丁加口几多回
静看妻颜鱼尾皱      未端酒盏心已碎

            夜间三步踩
橘黄灯下找空旷      一车杂物加音响
路边人车匆匆过      道旁灯火闪闪亮
脚下跳起三步踩      曲终惹得众人腔
莫道夜闲无处是      江城夜时歌正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6:14:06 | 查看全部
无    题

敲打文字写朝夕,     文华不在欲哭泣
网络经纬格格在,     论坛东西处处喜;
有道对桌刚举杯,     无语独屏寡言低;
苦海相邀众兄妹,     赤膊凤凰不如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6:14:26 | 查看全部
叹  雅  安

祸起雅安四二零      山动地摇川南西
道路中断多孤岛      房屋立变废瓦砾
魂断天灾亡魂遥      血洒黄土神鬼泣
战胜灾难建家园      民族风骨永屹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6:14:43 | 查看全部
端  午  抒  怀

五月端阳清水棕,     艾香蒲绿锦囊红;
桨齐鼓响龙舟轻,     岸柳呼声震耳聋;
荆楚大地思三吕,     千载民俗世界东;
屈子离骚行吟阁,     青山绿水入画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6:15:19 | 查看全部
菩  萨  蛮(中秋赏月)

孤独湖岸垂柳叶,微风拂衣游人歇;远处灯火明,近来寂寞夜。
君欢中秋是,我苦杯中液,不知邀何人,原是云遮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6:15:43 | 查看全部
汉  宫  春

  教师节祝1943大哥和大嫂节日愉快,贺所有老师或曾经的老师节日愉快,合家幸福.

小园桃李,   向树梢疏处,  截分数枝.  春寒也不爱惜,  风吹雨欺.  无情人生,搅动了,  蓓蕾花期.  却是有,岁岁飞雁,  归来曾见花时.

岸边杨柳如练,  别严冬何处,  园丁何迟?  教案手中握,  满腹清词.  微云淡月,语过时,  一堂相识.  修剪枝,还是来年,  风流不在人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6:22:23 | 查看全部
满  江  红
                ——武汉解放六十年

    岁月花甲,洗梳去、满目疮痍,告别了、混沌人间,腐败世纪。荆棘雾霾云遮天枪林弹雨风卷旗指两江、龟蛇应无遐,锁江立。

鹤归时、神鬼泣,天堑通、三合一;兴贾市安邦、又创奇迹!幸福家庭四岸乐,和睦社会万民喜;奔未来、华中再崛起,全无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9 09:56:18 | 查看全部
随    笔

                  谈    “年”

        不久就要到农历春节了,走在大街上,走在小巷里不时地抬头就能看见挂在外面晾晒的烘鱼腊肉。这一看就知道“冬至”后的人们所翘盼的春节就在眼前。过年了,这曾是我们孩提时代的一种希望:一身崭新的衣裳和一包百字头的鞭炮就能显示家庭环境的面子活,搞得孩子们猪着小嘴找着大人们扯皮拉筋。唉,过年就是过年!平淡的欢笑中充满了“年”的喜庆。那日子真是叫人爽心。
         如今,“年”这个东西慢慢地就跑了----被洋人的节日赶跑了。
         因为有了“圣诞节”的狂欢,几乎没有几个青年人把“年”当作一回事了;因为有了“情人节”的无奈,祭拜祖先的“清明”也变了味;因为有了“父亲或母亲节”,合家团员的“中秋”随之淡忘!我不说中国的“月亮”就一定比外国圆,但是外国的“月亮”未必就比中国圆。挂在天上的月亮对世界是公平的,人家有人家的特色,我们有我们的传统。一个民族经过几千年发展,它总是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文化底蕴。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它所形成的民族节日是一些国家根本就不可能相比以的。比如春节为“过年”,传说中的“年”就是跨越时空的怪兽,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后就要喜气洋洋的无忧无虑的迈向新的一年,任何阻挡自己生存的怪兽都是不可能影响自己来年能够过上好日子的希望。过了“年”,人们就会相互祝贺而形成“拜年”。在祝贺声中大家就会感觉到那一种特有的亲切感和使人奋进的情怀。为什么要守岁?说白了就是一种考验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意志!既然我们能够战胜“年”,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又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呢?
        这都是老话。熬夜,作为现代人已经不是什么很大的事情,“四方城”的通宵大战闹得第二天精神全无;趴在电脑前一夜不息却叫人筋疲力尽。现代的生活既无聊有无奈,其目的也就是自我陶醉自我享受自我回避!尽管有着莫大的压力坐上来就烟消云外,那里还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过年应该是很快意的事儿,而我们恰恰就渐渐地淡忘了它。如果不是每年的“黄金周”和广大农民兄弟们重视,这个“年”究竟怎么过?民族的节日就这样被消失被淘汰了么?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没有它特别生活的方式或传统的喜庆特点这个民族还有什么精神可言?春节虽然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节假日,过“年”也许只是一种浪漫的遐想,但是它是一种民族的文化。要维持和发展这种民族文化的精髓就必须绝对地重视这一种文化的发展和深入。否则这个民族的传统的文化意识就有可能淡忘就有可能消失。我不反对“西化”,但是,我坚决不赞同政治和民族传统被“西化”。民族的就是民族的,为什么无意或有意的被淡化被消失被淘汰呢?
         说到这里,无意中又闲扯到人们的权利问题:禁鞭,限鞭。好多地方政府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实施了禁鞭,限鞭,其它时间我们暂且不谈,就过年来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似乎已经剥夺了人们的消费权和享受权。空气污染,爆竹伤人,火警火灾这都是正常理由,不正常的是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什么不用其他方式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硫磺硝氨的替代品难道比“神6”升空还要难吗?如果说死人 伤人就禁止卖加朝拜的话,整个伊斯兰的教徒会怎么样?中国人过年燃放烟花爆竹一是趋赶邪恶二是喜庆延年,掏自己的荷包消费而且是合法的消费被地方条例禁锢了,这岂不是“条例”大于《宪法》?在喋喋不休的争执中解脱出来,把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把过年的气氛闹火,老百姓盼的就是一个热闹的年!
         我希望找回历史,找回昨天,找回民族的特色。让孩子们记得中国的“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9 09:57:03 | 查看全部
雷锋,一个伟大而又沉重的话题

每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这一天的前三后四,我们的政府或者执政党,我们的舆论,我们的军队学校,我们的共青团组织,我们的人民总要围绕这一历史事件做一些文章。
其实,三十多年前的雷锋同志只是一个相当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关键的是这位普通的战士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得到了各级领导人的关注;得到了最高领导人的赞赏。于是,1963年开始,举国上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学雷锋”运动并延续数年。时至今日,这一种现象演变成:“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尴尬局面。因此,谈起雷锋就觉得是一个伟大而又沉重的话题。
我以为学雷锋的时候其行为是一个事迹;不学雷锋的时候其行为应该是一种精神。用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与雷锋事迹或者提倡学雷锋的理论根据对比,就可以使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讨论:在发展的商品经济社会中需不需要雷锋精神?  
   首先, 雷锋在日记中写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的政府对党的工作人员和政府的公务员起码的要求,雷锋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解放军战士,他在他的范围内或者说在他的行动范围内已经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随着时间的流逝,为人民服务只是一句口号而已。金钱至上,有赏服务成了社会的时尚。拾金不昧成为过去,“拾金”者可以明目张胆的找失主索取回报----服务费从政府机构到平民百姓比比皆是。假想,如果雷锋每做一件为人民服务的好事就去讨价还价就用金钱衡量自己的所失所得,那么还存在雷锋或雷锋精神吗?人们的道德观和社会意识是否完全靠“法律”来协调,来教化?
    第二, 雷锋的四句名言是: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是六十年代以后的“四季歌”,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国人撑起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天地。也许,很多人都不一定理解或赞同,甚至认为那是愚昧的世界引着一群愚昧的人干着一件愚昧的事业。中国共产党在回味自己的成长过程时,承认某一时期的政治狂热甚至愚昧,这种愚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但是,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精神支柱就必须有这样的“四季歌”。商品经济冲淡了人情味;工作狂的热情是为了更多的回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战争离我们太遥远阶级斗争一去不复返。社会的发展逐步在淡化人情味的同时也淡化了人的社会责任感,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的关心工程,把国家的钱或者企业或者大款或者慈善家们的钱拿出来,组织一个什么机构什么团体什么组织对某一群体进行帮助,这叫作爱心工程。由于少了同志之间的称呼,先生小姐之类市场之大,GG,MM之狂,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第三, “英雄”这个名称是否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艰苦卓越的长期斗争中以无数英雄的鲜血和生命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又出现了成千上万的英雄,这些英雄曾一次又一次地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人使之成为楷模。然而,商品经济的大潮把英雄这个名称冲没了,正所谓“英雄流血又流泪”。流泪的英雄还称得上“英雄”吗?究竟什么才是“英雄”,职业与职业相关的贡献者=英雄?雷锋的职业是军人,他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在他的职业范围外做了很多与职业不相干的“好事”,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好事。而今,英雄的名称用滥了。航天英雄----航天是他的职业,航天成功只是他很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职业使命,与此类推职业范围内的成功不等于“英雄”,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了就是敬业!真正的英雄是在自己职业外的奉献并且能够达到相当的“亲和力”,有一定的影响力,教育力和对社会的无私的奉献。为什么要让“英雄”流泪?一种无私的社会公德在某一事件中爆发后,造成的结果是见义勇为者所承受的经济压力思想压力舆论压力远远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于是这些英雄们开始落泪了。这就是一种强烈的反思,小老百姓们的无私奉献远远不敌于高尚的有重大意义的或带有某些政治色彩的专一的职业奉献者。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雷锋精神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雷锋是最平凡的人罢了,如果上述情况属实,向雷锋(小老百姓)同志学习的口号就应该抹去。
第四,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雷锋精神似乎已经过时,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或效益按法律之步就社会生存之班。正当我们逐步忘记或者放弃雷锋精神的时候(表面上我们从来就没有直言放弃)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却把“雷锋”请到了他们的学校并作为军人必修之课。西点军校必修的个人除美国本土的名人名将军外,古希腊古罗马和近代的拿破伦以及二战的有建树的几位高级将领,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列宁及继承者毛泽东都是这个学校的重要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雷锋精神”远远超过了其原有的定义。美国,世界头号经济大国政治强国民主“楷模”,一些人积极向往的天堂国家一个为培养这个国家忠诚军人的西点军校,为什么要把雷锋这个普通而又平常的中国军人作为他们的教科书?这就是民主!一个有益国家社会公德的民主!而我们却将以法律以民主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名誉快要把这本“教科书”转让给别人了。
我很关注“央视”《感动中国》这个栏目,栏目中很多人都是在敬业的同时做出了职业以外而又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我想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延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